王长征:读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的诗《从高昌走来的驴车》
从高昌走来的驴车
文/狄力木拉提·泰来提
土地
是有记忆的活物
是谁夯筑了千年古城
被分割的苦难
留在身上
残垣断壁是岁月的疤痕
那一声声重锤
夯在谁身上
都会是铜墙铁壁
唯有时光
可以将其攻破
辉煌的过去
被烈风吞噬的血肉
能活着走出历史的长廊
唯有内心的记忆
我看到一辆驴车
碎步蹒跚
从萨塔尔琴声的悠远里走来
所有的旋律都在车上
一条走出岁月的小路
纵深的一端
是普度众生的高昌
毛驴懂得去往世俗的方向
当年用于落发的剃刀
早已锈迹斑斑
没人还记得曾经的法号
阿凡提成了族人的标配
一车一车的笑话
被运往巴扎
谁还在意
路边打坐的烽燧
像苍老的罗汉
在百衲衣里凋敝
驴子的眼睛
宛如永不枯竭的泉水
在它们眼里
你看不到阴云密布的岁月
只有它踢下
永远走不完的路
把时光
打磨的油光发亮
蓝天依旧,云影徘徊
走出高昌的驴车
走过的日月
比路上的石子还多
△插图来自网络合成,若有异议,通联即删!
西域风情的诗意画卷
文/王长征
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沃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从高昌走来的驴车》便是这样一首充满地域色彩与异族风光的佳作,它以驴车为线索,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深邃的画面。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土地是有记忆的活物”这一比喻,赋予了土地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灵性与厚重感。随后,诗人通过“千年古城”、“残垣断壁”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老而沧桑的历史场景,那些被分割的苦难、岁月的疤痕,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那一声声重锤,夯在谁身上都会是铜墙铁壁”寓含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即便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随着驴车的缓缓行进,诗人笔锋一转,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萨塔尔琴声的悠远里走来”,这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驴车上满载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诗人通过“一车一车的笑话被运往巴扎”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新疆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独特的幽默感与智慧。
在驴车的行进过程中,诗人还巧妙地穿插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如“当年用于落发的剃刀早已锈迹斑斑,没人还记得曾经的法号”不仅是对宗教文化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深刻领悟。而“阿凡提成了族人的标配”则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现了新疆人民对智慧与正义的崇尚。
诗人以驴子的眼睛为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纯净而美好的世界:“驴子的眼睛宛如永不枯竭的泉水,在它们眼里,你看不到阴云密布的岁月,只有它踢下永远走不完的路。”不仅是对驴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新疆人面对生活困境时保持的乐观与坚持的态度。同时,“蓝天依旧,云影徘徊”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表达了新疆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总的来说,《从高昌走来的驴车》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与人文情怀的诗篇。它以驴车为载体,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苦难与希望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新疆。这首诗不仅是对新疆风光的赞美,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精神风貌的深刻描绘。
诗人简介: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国家一级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近年开始小说创作,新疆作协原副主席。新疆文联《民族文汇》杂志原主编,新疆作协文学翻译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诗集《大漠魂》《一路向南》《一百零一片红叶》,译著35部。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天山文艺奖、新疆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全疆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杜牧诗歌奖诗集大奖、首届中国南岳衡山诗歌奖三等奖、半岛文学奖第三届年度诗人奖首奖。
诗评人简介:
王长征,安徽省界首市人。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访问学者、格乐大学客座教授。迄今在《诗刊》《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入选百余种选本,出版诗文集《漂在北京》《小鸟坐禅》《心向未来》《幸福不期而遇》《北京西城老字号故事》《穿过薄薄的世界》《鹿鸣》《从北京爱着中国》《那朵红玫瑰》9部,文学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韩、泰等多个语种。现居北京,主编《中国汉诗》。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