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本网新闻 > 文章内容

心象留天地:王超书论的新高原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2-05-23 阅读: 在线投稿

尝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泱泱水系中,武功与书法,几乎享有长江与黄河般的历史定位。开元盛世之时,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一时惊动天下:杜甫观后誉为“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诗仙李白观后乃文思泉涌,下笔银河直落;草圣张旭观舞,乃悟出“剑法即笔法”,挥毫雷霆霹雳。

今逢网络时代,有幸第一时间见到王超教授发来的诗书新作:“阅尽名贤跡,方悟书真諦。纸上打太极,心象留天地”。尚且不论此作品的书法感受,仅从书艺武艺的美学理论、为人为文的哲学思想方面赏析,可谓王超老自抒胸怀、教化度人的经典之作,大乘之作。

一、“阅跡”与“悟諦”

临帖是书法的基本功。但“遍临百家”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终须挑拣适于自我的书体法帖作为“压舱石”,临习至出神入化。但“阅尽名贤跡”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必要。虽然如此,“遍临”与“阅尽”充其量也是书家的皮毛筋骨,悟出“书真諦”才是精气神魂。由古贤张旭一度苦于技法“卡壳”无从提升精进,因观公孙大娘剑舞茅塞顿开的典故看,能否悟出“书真諦”,该是“匠”与“家”的分野处。可以说,“悟諦悟道”之先天后天思想成就的高度,即是书家艺术成就的高度。

作诗有“功夫在诗外”之说,书法亦然。

二、书法与太极

书法家亦为太极人,不少;但将书法喻为太极并上升为理论者,不多。依我孤陋寡闻,王超老是第一人否?不敢说。但老人家与太极的渊源确其来有自,我亦知之甚多。

天津北仓,历以皇家仓廒著称,王氏是名闻乡里的太极世家。王超父讳廷奎,少读私塾,重自学,喜临书,尤善经商。在济南贸易时,患胃病几成不治。经人介绍,以一块大洋的月奉,拜在杨氏太极晚辈门下习武,结果不仅胃病治愈,且身强体健,得真传后回乡传与诸子:四子继中,河东区党校副校长任上退休后,出版有《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早在2012、2013年,即以赵堡太极代表性传承人身份,相继于北辰区、天津市成功申遗;六子继炎,知我多年颈椎疼痛,教我以太极功法治疗缓解;七子继刚,读过我发在《天津日报•北辰之声》版的《集贤公园话太极》后,特意授我太极动作要领、气运感受、心境修行,以致延误了采购;王超行三,我每去家中采访,常一招一式以太极的理念,佐证阐明书画的技法理论。由此可见,王超老此番的“纸上打太极”,绝对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再者,以王超书法自家独具的朴厚、稳健、雄浑的章法面目、气派神韵,皆与太极的阴阳、动静、开合、收放、身心、意念、魂魄等等,二者其理相通、其道相同,如出一辙且肝胆相照。

三、字相与心象

犹记20年前,王超老便对我说过,“我画牡丹其实是在画人。我的笔下有啥样的牡丹,我的心中便有啥样的人物”——那是他早年画相与心象的初论。现今,他又提出了“字相”与“心象”的新命题,委实是他艺术思想的新坐标。

愚以为,王超书法不求单字的美观、耐看,但求整体性的艺术效果与意境,尤讲求与他诗作所要“言志”的内容,在书法形式上相辅相成、相互辉映。一如早前那幅“银发飘舞心潮涌,披我战袍立巅峰。蓝天碧海彤彤日,吾为时代歌大风”的诗书作品:依然是走笔千钧的力道,但多了飘舞逍遥的风采和灵动;既有成熟于心的整体构思,又有挥毫兴致的恣意挥洒。其艺术表现形式与诗作的内容形象及作者的心境、思想、抱负,有如落霞孤鹜长天秋水,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和谐统一。

三、书家与天地

字如其人、做人第一,是自古以来的老生常谈。我曾写道,艺术世界红尘滚滚了许多年,艺术家的心难能保持沉静、澄净。因是,不少书画家收获了银两但丢失了艺格、人格。王超教授此番提出的“心象留天地”,既不是众口阿谀的奉承,也不是追风时髦的褒奖,更不是表里相背的作秀,甚至不是刻意在乎作品能否留下“不朽”的声名——他所追求的,是“心象”能上不愧天、下不愧地,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与淘洗,能经得起历史的拷问和检验!

最后我想说,作为被吴作人、李苦禅、李可染、刘海粟、吴玉如等众多艺术大师一致认可而开宗立派的一代诗书画大家,王超教授有资格对年轻一辈艺术家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给后来者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亦有使命给自己定下“心象留天地”的人生目标,从而圆满构建并达成王超艺术殿堂的顶层设计。

2022年5月22日于沽北

作者简介:刘万庆,1954年生于山东宁津,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现为《北辰房地产志》执行主编。著有《泪竹林•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三卷。

上一篇:毛玉兰:渔鼓声声,奏响战“疫”进行曲 下一篇:端午八省市朗诵家重诵屈原后裔《屈原颂》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