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2019中国诗歌年度报告(一)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0-11-08 阅读: 在线投稿
在一个边界感日益淡薄的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助推,诗歌写作的现场已不再局限于纸面。它所包含的传统部分是公开出版的文学期刊、诗集,以及民间刊物,也包括研究与翻译;非传统部分则是从论坛、博客等初代网络书写空间一路延伸而来的微信公众平台与文学类APP(当然,它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纸质出版物相关涉的,为操持期刊等传统文学现场的组织者所构建)。每一天,都有大量以“诗”之名的分行文字在微信等虚拟电子时空中,被转发、被点赞、迅速被遗忘。故此,2019年中国诗歌年度报告在对期刊编辑的审稿与抉择保持批判性视野的同时,把现场收缩为能够进入传播环节的文学期刊,进而展开重返、查证,以勾勒出初步的线索与图景。相较于诗集,公开的文学期刊更具时效性;比之民刊,公开的文学刊物也有着更广泛的传播范围、更稳定的周期性——这也是本报告在定位诗歌现场时以文学期刊为中心的原因。
不用说,由文学期刊构成的诗歌现场被现实生活的语境所环绕。简言之,2019年作为历史的一瞬,如何在细微的层面向写作者发问?这正是诗歌现场的第二重场域,它意味着主题的前提、意象的内核与写法的基础。脱离了现实语境,便失去了写作的当代性;这样的诗歌对于未来不具有任何考古学意义,更有可能是自恋的、非持续发展的、孤立的和偶发的文化行为。诗歌现场的第三重场域,乃是语言本身的历史与处境。简言之,汉语本身的基本要素在哪些层面被这一年的诗歌写作所承袭、所发展?没有对汉语之诗性进行思辨的写作是遗憾的、不可靠的;而刨除诗歌的外在形式,这样的诗作所引发的美感与体悟,或许在本质上与新闻通讯、影视剧、图片、种种虚构或非虚构的叙事文学没有差异。因此,本报告的主体部分——2019年诗歌现场扫描,以构成“现场”的三重场域为前提,把诗歌作品视为整体,进而展开分门别类的评介。这一部分从具体的诗学问题出发,将对过去一年诗歌写作的评介分五个部分加以论述,分别是:“日常生活深处的人和诗”、“乡愁与记忆”、“难以言说的私密经验”、“风景的形神及其诗意”、“对诗歌形式的想象和实践”以及“‘头条诗人’与他们笔下的中国”。本报告剩余部分将首先分别对2019年度的诗歌活动、诗歌翻译、诗歌研究等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并在最后以“大事记”的方式,按月度的顺序对2019年的重要诗歌事件做个备案。
 
 
一、2019年诗歌活动简介
 
(一)“新时代”出发
 
2019年恰逢共和国建立70周年。为了纪念这特殊的时刻,一些诗歌活动便在初衷与过程中显示出总结过往并畅想将来的特征。这类活动的另一个共性是在命名时以“新时代”或相仿的概念,以对应对现时段及其社会走向的定义。在“新时代”之下,一些诗歌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尝试着以过往为参照,对诗歌的未来展开乐观的想象。比如,在这一年的开端,1月5日,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在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诗人、学者参会。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目前已连续举办两届。第二届论坛以“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重点探讨诗歌与时代及社会实践的关系、新时代的诗歌意象与美学追求、新时代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与日常生活、现实如何进入新时代诗歌等议题。换言之,论坛所要追问的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那么,新时代诗歌究竟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现新的时代精神?”车延高、阎安、汤养宗、罗振亚、何言宏、缪克构、胡丘陵、刘笑伟、李云、蒋登科、马知遥、张慧瑜、杨四平、杨庆祥、林琳、李瑾、张德明、李云雷等国内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诗人、诗评家,结合诗歌现场,在论坛上全面阐述新时代诗歌创作、诗学建设及个体经验,分享诗歌创作应如何面对新时代处理新题材,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研讨环节,与会者则分别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的处理、对新时期诗歌的反思与审视、诗人与人工智能的角力等角度切入,围绕诗歌如何拥抱新时代展开了具体的讨论。
时至这一年春夏之交,在5月14日至15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星星》诗刊承办的“四川新时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金堂举行。虽然都以“新时代”冠名,但与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不同的是,“四川新时代诗歌创作研讨会”更注重地方性,与会者是四川本地诗人,所讨论的话题也是针对四川诗歌。但讨论对象的细化仍没有更改“新时代”一词牵涉出的大前提,即:在“新时代”里,诗歌应该怎么写?写什么?写的意义是什么?这或许是值得追问的命题,可若对此做过于抽象与宏观的讨论,也可能使任何解答失去历史感和现实的针对性,致使以“新时代”为名义的研讨更像是与会者各自的表态,其间缺乏对话或交锋。因此,在过去的2019年,虽有不少以“新时代”命名的活动,过后却罕有与会者的观点能以成型文章的形式公之于众,并产生影响。大多数活动本应发挥的效力随着活动结束而终止,这不免令人备感遗憾。无论如何,这次在四川举行的研讨会在尽量避免空谈的同时,也显示出地方作协以及文学刊物试图以既有资源与话语权整合本土创作力量的努力。相似的努力,在同一月份的陕西延安也有所呈现。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学陕军再进军”,提升陕西青年诗人创作水平,在5月24日至30日,由陕西省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延河》杂志社、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延安市作协承办的“新时代陕西青年诗人培训班”在延安举行。 培训班期间,专家学者分别以“认识时代,见证时代,拥抱时代,抒写时代”“新时代诗歌的几个关键词”“现代汉语诗歌的文体属性与语言属性”“译诗的力量——从翻译的视角谈中国的百年新诗”“当下诗歌的可能与问题”“诗的语言问题”“新旧诗异体并美之我见”等主题为学员们授课。相较于“一次性”色彩浓重的诗歌研讨会,“新时代陕西青年诗人培训班”一类的活动可能更加实在。至少对参与其中的年轻作者来说,有具体主题的课程或可提供有关写作的经验和新知。
虽未直接用“新时代”冠名,但6月20日在湖北武汉东湖开幕的“第二届东湖诗歌节(2019)暨东湖诗歌高峰论坛”也不甘落伍,“诗人如何回应新时代”是与会者希望在中国新诗百年之际探讨的话题。仅凭过后的相关报道显示,与会者纷纷将在“新时代”如何写诗的命题具化为诗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试图在一种老生常谈的诗学框架下重审某些旧问题在新的历史状况下有着怎样的质地和枝节。当然,旧问题之“旧”并不直接地等同于“过时”,它往往标识着与诗歌写作相关的、不因时代变迁而消散的重要层面。比如说,林莽将对现实的介入、呈现理解为诗人从内在生命经验出发并真诚地传达自身对所生活的时代的独有感受。霍俊明想象一种既关注现实又不因此损害诗性的“真诗”,这种诗歌在“纯诗”与“现实”之间达到动态的平衡,真正的诗歌既是面向当下的,又应该是面向未来的。耿占春则追溯过往,想从并不漫长的新诗中找到具有启发性的诗歌实践,他谈及到左翼诗歌与穆旦,指出诗人不应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处理现实,而是应该竭力还原历史本应有的复杂状态。
上述几次以“新时代”名义组织起来的诗歌活动,除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背后都有各级作协及其主办期刊的支撑。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星星》在成都、《诗刊》在首都相继创办以来,在各地各级文联、作协主持的文学杂志体系中,始终有专门诗歌刊物的一席之地。1980年代以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官刊”虽因“民刊”的冲击而显出保守、疲态和被动,但在“官刊”、“民刊”不再泾渭分明的当下,诗歌刊物以及它们支撑起的网络发表空间(如微信公众号)仍是传播力十足的媒介。从媒介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讲,有刊号的诗刊承载着构建当下诗歌图景和诗学标准的任务。至少在短时段内,这些诗刊的品味与格调将影响到诗歌写作的风尚。换言之,诗刊的自我要求之一仍是寻找好诗,动态地树立好诗之“好”的标准。诗歌刊物的负责人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诗观与人品便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此,第五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恰好便是一窥究竟的好机会。这次恳谈会是“第二十五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七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主要内容之一,举办时间是5月11日至12日,举办地在河南义马。本届恳谈会由《诗刊》杂志社中国诗歌网和义马市委、市政府主办,主题为“丝路古驿与新时代诗歌”。龚学敏认为新时代赋予诗人新课题,诗人应多关注火热的生活,创作出时代感强、内容更加丰富的新诗。李云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战乱、瘟疫早已远去,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美满;作为记录社会变化的诗人,更应该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这个时代去写作、去歌唱。孙思认为真实是基础,不能脱离现实,不能想象得太离谱,只有用真情写作,写出有真情的诗句,才能被读者所接受。梁晓明认为诗歌写作是个人的创作,一个人怎么与真理发生关系,与新时代发生关系,写出的作品是根本;现在讲“不忘初心”,初心就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起点,也就是说,诗歌创作须从本真开始,对那些促进社会进步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激励更多的人去参与,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很显然,对于这些诗刊主理人而言,“真实”与“真情”是他们内心中最重要的诗学尺度。
或许是为了将“真实”“真情”何谓落实在实处,上述诗刊中有一部分近年来开始设置“头条诗人”“月度诗人”等栏目,集中推介一些刊物编辑们认为重要的作者作品。6月7日,由《诗刊》社主办、桃花潭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中国诗歌网协办的首届“头条诗人论坛”在桃花潭畔万村书院举行。出席者有傅天琳、田禾、余怒、徐艾平、梁晓明、老巢、吴少东、蒋浩、南鸥、大卫、孤城、杨四平、吴辰、向以鲜、王学森、王彦山、杨碧薇、徐小泓、张好好、张金莲、米戛、贺林蝉、何瑶兰、韦国平、刘永琴等诗人、评论家50余人。会上,《草堂》2018年第2期头条诗人傅天琳通过古今对比,谈及了如何在天才李白之后面对“写诗难”的问题。《诗刊》2018年第6期头条诗人余怒谈到,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独特反映,需要注意的是,诗人要尽可能打破语言驯化,在写作中吸取与剔除前人经验,尽可能地说出本初的感受。《诗林》2018年第9期头条诗人蒋浩谈到,与古代生态诗歌相比,新时代生态诗歌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内涵,诗人们对此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绿风》2018年第11期头条诗人南鸥认为,生态诗歌或田园诗歌,其实是对现代性的天然抵抗,是对农耕文化的无限挽留与精神遥望。对于当下中国诗歌现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来说,“回归”这个词具有相当丰富的哲学意蕴。《绿风》2018年第5期头条诗人大卫说,一切山水皆是我们的内心,看过山水,我们就成为山水的一部分。诗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坚定山水诗写作。《诗歌月刊》2018年第9期头条诗人向以鲜谈到,新时代生态诗歌包括了自然生态和诗歌生态,这两者都需要我们努力建设。《山花》2018年第4期头条诗人张好好说,故乡是结合了美、爱和传奇的地方,是人们心灵的归属地。从这个意义来讲,桃花潭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诗歌月刊》2018年第7期头条诗人吴少东发言说,当下工业化中后期,新时代生态诗歌应运而生。生态诗歌不是简单的生态描述加诗歌表达,而是借助语言的梦想回到自然并重构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在现代生态文明观影响下的新时代汉诗写作。在这次聚焦生态与诗歌关系的“头条诗人”论坛举办的前一天,作为“第六届桃花潭国际诗歌周”的一部分,首届“头条诗人奖”也在桃花潭颁发,“头条诗人奖”由中国诗歌网、全国诗歌报刊联盟设立,从2018年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头条诗歌的作者中选出五位“头条诗人”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励诗人潜心创作。经过三轮评选,梁小斌、王自亮、余怒、黑陶、灯灯获得首届头条诗人奖。
时至国庆日前后,在2019年的下半年,庆祝意味浓重的诗歌活动也愈发频繁地举办。比如,9月7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品位.浙江诗人》杂志社、杭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浙江诗歌节”便举行了一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诗歌朗诵会。9月21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三沙市委市政府、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三沙卫视承办的“我向新中国献首诗”诗歌朗诵音乐会暨颁奖盛典在三亚举行,来自全国的获奖诗人、知名朗诵艺术家、演员欢聚鹿城,以诗歌的名义,以满怀的深情,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据悉,“我向新中国献首诗”全国诗歌征集活动历时7个月,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近12万首诗歌作品,掀起了以诗歌礼赞祖国的热潮。12月23日晚,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委共同主办的“奋进新时代 礼赞奋斗者”音乐诗歌咏唱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以及“最美奋斗者”部分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与首都各界群众共同观看。据介绍,此次咏唱会特邀众多优秀诗人精心创作诗歌作品,历时近4个月时间,诗人们经过潜心创作、反复打磨,推出一批高品质佳作,谱写出一首首时代赞歌,由甲丁导演领衔的导演组精心筹划,濮存昕等40多位涵盖各艺术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演出。12月27日晚,由中山市委宣传部与《诗刊》社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朗诵会在中山广播电视台进行,此次活动也是中山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朗诵会分“诗歌中山”、“回望初心”、“致敬时代”三个篇章,精选了相关内容的诗歌进行朗诵。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以诗歌的形式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英雄,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山市日新月异的变化。2019年8月,《诗刊》社与中山市委宣传部举办2019“我和我的祖国”诗歌大赛,面向全国征集新诗和格律诗词,经初审、终评和公示等环节,从11000余件应征稿件中评出获奖作品45件,本次诗歌大赛颁奖以获奖作者代表和诗人评委与主持人访谈互动的方式进行,部分优秀作品也在这次朗诵会上也进行了演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的历史时期。为庆祝伟大中国的70年华诞,学会《中国新诗》电子刊物二〇一九年第二期特以“我爱这土地”为专题,向广大会员征稿,号召广大会员要以建国70周年为主题创作有血有肉的诗歌作品。
对2019年与“新时代”相关的诗歌活动做了不完全的回顾后,不难发现的是:有关在“新时代”中国如何写诗这一问题,终归难以做出大而化之的解答,但相关活动确也充分显示出官方试图将诗歌写作整合到国家总体文化工程中的意图与努力。
 
(二)诗歌奖的诸种面相
 
2019年的诗歌奖评选仍然热闹,一如往年。按照时序,众多评选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
1、1月1日,猜火车电影餐厅,第二届(2018年度)J青年诗歌奖揭晓。黎衡、王辰龙、连晗生分别获颁J青年诗歌奖、J青年批评奖、J青年翻译奖。西渡、姜涛、老贺参加了颁奖仪式并做发言。稍后进行了新年诗歌朗读会。张爽、王辰龙、李海鹏、马骥文、马克吐舟、苏明、张小榛、述川、周小琳、陈迟恩、王家铭、张朝贝、苏丰雷、野野、小珂、杨碧薇、陈庆、张光昕、李浩等北京青年诗人到场见证,朗读了自己的诗篇。J青年诗歌奖,以嘉奖优秀青年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为宗旨,由J诗歌俱乐部于2017年创办。
2、1月3日,根据梁平、霍俊明、蒋登科、周航等专家评委票数,参考网络投票,最终评出“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诗人”获奖名单:王自亮、凸凹、程川、曾蒙、梁晓明、老房子、李瑾、安然、李永才、唐成茂。为了让诗意走进大众生活,助推诗歌繁荣发展,2018年12月22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名人堂·2018年度诗人”评选活动。
3、3月3日晚,中国作协《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在四川遂宁举办颁奖典礼。现场揭晓颁发了8个奖项:年度青年诗人奖得主黍不语、泉子;年度诗词奖得主方伟、年度青年诗词奖得主金锐、张小红;理论家奖得主耿占春、青年理论家奖得主李壮;翻译家奖得主谷羽;国际诗坛诗人奖得主西班牙诗人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其中,最受关注的10万元大奖“陈子昂年度诗人奖”,由甘肃诗人阿信摘得。
4、4月13日,第二届“草堂诗歌奖”颁奖典礼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隆举办,四大奖项逐一揭晓。其中,“年度诗人大奖”由诗人王小妮摘得。此外,“年度诗评家奖”获得者为霍俊明,“年度实力诗人奖”得主为李轻松、邰筐,“年度青年诗人奖”得主为陈翔、程川、康雪。第二届“草堂诗歌奖”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成都市文联指导,《草堂》诗刊与成都商报社共同设立,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
5、4月22日,第九届复旦“光华诗歌奖”揭晓。为展示当代中国青年诗人的写作实绩,鼓励他们为了诗歌艺术而不懈努力,复旦大学中文系、任重书院、复旦诗社特举办第九届复旦“光华诗歌奖”。第九届复旦“光华诗歌奖”面向全球的汉语新诗写作者,要求高校在读(专、本、硕、博均可)。设获奖者十人,奖金每人1000元人民币,奖牌一面。陈钰鹏等十位高校在读的学生诗人获奖。
6、4月23日,第三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获奖名单揭晓。共有66件/组作品最终获奖。
7、5月6日,第十一届“未名诗歌奖”揭晓。本届未名诗歌奖的终审评审阶段,由4月26日始,至5月4日结束。入围终审的17份稿件经由工作人员的统一匿名处理,并重新按001-017的序号排列,交由10位终审评委逐一进行投票和筛选。经由工作人员对投票结果的统计,最终有8位选手通过终审阶段,形成8位获奖者的最终获奖名单:代坤,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生;何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日本研究系2018级硕士生;黄婧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8级硕士生;马海波(马骥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6级博士生;苏晗,中央民族大学文传学院2016级硕士生;王玮旭(王子瓜),复旦大学中文系2018级博士生;钟芝红,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18级博士生;朱渔(朱锕朱),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2015级本科生。
8、5月18日,首届“中国•赤壁杯”《诗收获》诗歌奖颁奖典礼在湖北赤壁举行,备受关注的《诗收获》“年度诗歌奖”由诗人赵野摘得,诗人陈先发、胡弦、黄灿然、余怒、叶辉、臧棣、朱朱分别获得“季度诗歌奖”。首届“中国·赤壁杯”《诗收获》诗歌奖由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中国诗歌网联合主办,设“年度诗歌奖”一名,奖金五万;“季度诗歌奖”七名,奖金各一万。
9、10月8日晚,在第三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上,组委会宣布,“1573国际诗歌奖”由两位诗人获得:来自意大利的圭多·奥尔达尼和亚美尼亚的索娜·范。诗歌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上台宣读了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组委会给两位获“1573国际诗歌奖”诗人的颁奖词。
10、10月17日晚,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大剧院举行,诗人王小妮、法国诗人伊冯·勒芒分获最高奖成就奖和国际诗歌奖。此外,卢卫平诗集《一万或万一》、李郁葱诗集《沙与树》获创作奖,江一苇诗集《摸天空》、陈巨飞诗集《清风起》、安然诗集《北京时间的背针》获新锐奖,海天风诗词集《海雨天风总入怀》获秦风雅韵(古体诗)奖,国际诗歌奖授予法国著名诗人伊冯·勒芒,贡献奖授予著名诗人、作家、画家严阵。本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还设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奖,陈灿诗集《士兵花名册》、鲁克诗集《稻谷深沉》、吴少东诗集《万物的动静》、王自亮诗集《浑天仪》与朱涛诗集《落花纪念碑》获奖。本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甘肃省文联、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读者出版集团主办。
11、12月1日下午,第六届东荡子诗歌奖暨2019年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颁奖典礼在广州文立方举行。本届东荡子诗歌奖颁奖典礼的主题为“待你辽阔”,选自东荡子《他却独来独往》一诗。此次东荡子诗歌奖•诗人奖授予1960年出生于福建的诗人、画家吕德安,授奖辞称:“吕德安在第三代诗人中堪称早慧者,他的写作‘深情、质朴、天然、淡泊’。他的诗多取材于在旁人那里‘微不足道的事物’,并以无迹可寻、看起来平静实则动人的方式呈现,没有强迫性又值得反复玩味,‘作为隐逸传统的当代传人’,他像历史上少数睿智者,走着僻静的殊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新诗评论》编委成员周瓒摘得东荡子诗歌奖•评论家奖,授奖辞称:“作为一个出色的诗歌批评家,周瓒的批评工作一方面揭示了当代诗歌进程的内在机理,对当代诗歌与时代、历史、个人经验的关系做出了精准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当代诗歌诸多重要文本的深入分析,还原了诗歌写作的动力机制和诗文本的构成原理,揭示了隐藏于文本之中的内在精神奥秘。同时,她又是女性诗歌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为女性诗歌的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获奖者名单同时揭晓,分别为林均楷、张浩、彭杰、王家铭、罗峰5位高校学生。据悉,2013年10月11日,诗人东荡子因病逝世,为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弘扬他纯粹的诗歌精神和写作理想,东荡子的朋友们在2014年成立了东荡子诗歌促进会,并承办了由东荡子胞妹吴真珍女士出资设立的“东荡子诗歌奖”。2016年又增设东荡子诗歌奖•广东高校奖,旨在扶掖广东年轻诗人的诗歌写作,褒奖已写出一定质量诗歌作品的在广东高校就读的在校学生;2019年,高校奖的评奖范围首次覆盖至全国,收到了全国近240所高校共260件投稿。
12、12月7日,由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齿轮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齿轮诗歌节”在京举办。本届诗歌节以“词语的啮合”为主题,旨在思考诗人如何通过想象词语及其内外动态关系传情达意。本届诗歌节策划举办了主题演讲、青年诗人研讨会、“齿轮诗歌奖”颁奖典礼、主题对谈等多项活动。其中,当代知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以《保罗·策兰与语言的异乡》为主题发表演讲。王家新详细介绍了德国现代诗人保罗·策兰的创作历程及其诗歌思想,并紧扣策兰的诗歌创新对其晚期作品的主要趋向及内涵进行了解读。此外,活动期间,主办方推出的“青年诗人研讨会”备受关注。研讨会主要围绕“自在与物事”“女性与生活”“语言的剧场”“时空的想象”4个议题展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青年诗人及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交流。据了解,本届诗歌节历时2个月,活动期间,共征集到来自213所高校的629份投稿。其中,童作焉(复旦大学)获得本届“齿轮诗歌奖”一等奖;万川(上海大学)、李娜(中央民族大学)获二等奖;应彻(华东师范大学)、皓钒(同济大学)、孙嘉玥(香港大学)获三等奖。
纵观上述诗歌奖的评选,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特征。首先,奖项主办方的背景是多样且混杂的。官方的诗歌刊物仍是评奖活动最为频繁的策动者,其他组织者还包括高校、新闻媒体以及带有民间色彩的机构或社团。主办方底色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评奖的初衷、标准与希冀达成的影响力。相较而言,高校或学院文学社团举办的奖项,如北大的“未名诗歌奖”、复旦的“光华诗歌奖”等,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即从在读的校园诗人中选拔优异者。这类奖项的评委往往也是学院中人,代表着所谓“学院派”的品味。换个角度看,这类奖项青春气息浓重,即便获奖者的作品已经非常成熟,但不能忽视评奖过程中代际间诗学观念的碰撞、对话。最近几年,官方刊物举办的奖项也开始重视褒奖“青年诗人”,这仅从相关的奖金额度的提高上便可见出。但官方刊物评奖始终未变的重点还是本刊发表的作品中做抉择,这便与匿名投稿制的评选,在选择范畴上有了深刻的区别。事实上,官方刊物的评奖是一种多次筛选的机制,能否在举办方刊物上发表作品是第一次筛选,这便极大地限制了此类评奖的辐射面。其次,2019年诗歌奖评选活动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政府财政与企业资本的进入。一些地方政府乐于通过协助评奖来打造地方文化名片,这类奖项往往以当地与诗歌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如四川遂宁支持的“陈子昂诗歌奖”。企业愿意拨款支持文学事业则是将冠名诗歌活动作为一种广告,希冀能在企业形象的构建上显示出社会责任心与雅致的一面。像是某酒企出资设立的“1573国际诗歌奖”,便较好地在产品与诗歌、诗人间的联系上寻求到了契合之处。最后,上述诗歌奖中有些还显示出“走出去”的野心,通过褒奖在世的外国诗人,增进奖项的国际化色彩。
 
(三)研讨会、分享会与朗诵会:建构公共的诗歌文化空间
 
上一年重要的诗歌研讨会、分享会与朗诵会有:
 
1、2月19日晚,以“诗与远方”为主题的2019年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及外省的百余位知名诗人、评论家、艺术家,以及首都高校师生代表与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名观众到场观看本届诗歌春晚。2019年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总策划并担任组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高秀芹担任组委会名誉主任,诗人王霆章、唐成茂担任组委会执行主任。本届华语诗歌春晚特邀请中央电视台导演吴济榕担任总导演,由陈亮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知名主持人联袂主持,瞿弦和等国内知名朗诵表演艺术家、电视台与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及著名配音员倾情朗诵、演绎。晚会现场还穿插了海外华语诗人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诗人们举行华语诗歌春晚的分会场镜头,整台晚会以情景诗剧形式,将音乐、音效、器乐、舞蹈、书画、表演等艺术手段融为一体,更深层次传播诗歌的艺术魅力,充分发挥诗歌文化的审美传播与辐射作用。截止到2019年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北京主会场诗歌晚会在国家图书馆圆满结束之际,本届华语诗歌春晚已经在成都等海内外四五十个城市陆续设立了分会场,其中多家分会场已经成功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华语诗歌春晚。
2、2月24日下午,“北京诗社”的诗友们在京共同研讨了有关“新京派”创作和风格走向等学术问题。诗人冰峰、安琪等诗社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该研讨会由北京诗社社长杨超主持。自去年12月31日“北京诗社”确立了“新京派”这一创作方向后,陆续推出了具有“北京”文化特征的《胡同》等主题。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诗社成员就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思路,表达着对北京厚重文化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怀,这对于传承北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与会者所宣称的共识是:“北京诗社”的“新京派”写作,以北京物象为主要题材和抒情指向,从个体的小角度和细微的视角,不断深化了诗写的内涵,开拓着诗歌的新境界。
3、3月17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尚8文化与码字人书店联合举办“‘女性·诗歌’——从《女性五人诗》说开去”。这次以《女性五人诗》出版为契机的对谈,由陈思安主持,嘉宾是翟永明、周瓒、唐晓渡、张桃洲。
4、4月21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外研书店共同举办的“静默的远航和明亮的捕捞”——《新九叶集》首发式暨北外诗人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外研书店举办,除远驻委内瑞拉大使馆的黄康益先生,诗集其余八位作者(李笠、高兴、金重、少况、树才、骆家、姜山、李金佳)都从世界各地赶回出席了此次活动。出席此次朗诵会的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研究所汪剑钊先生、为新书作序的高尚先生、主持人戴潍娜女士、澳大利亚著名诗人MarkTredinnick、吉布提桂冠诗人WATTA以及从张家口赶来的诗人指纹和数十位北外校友、各界诗友等。九叶诗派”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在当时有较大影响力。《新九叶集》是诗人、译者骆家和金重以中国新诗和当代西方现代诗为大背景,在曾求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坚持诗文创作兼翻译工作的诸位诗友中细筛出九家,编选其作品而成的诗文集。编选者有意向20世纪40年代令人瞩目的“九叶诗派”靠拢,并致敬。“新九叶”诗人宣称:中国新诗发展百年之际,重提九叶诗人,是一种对“文化记忆”的重拾和尊重,也是“新九叶”诗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出的新鲜声音。
5、4月25日,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第三届“我们与你在一起——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及城市流浪儿童”大型诗歌公益活动,在浙江浦江圆满收官。这项活动自2016年发起以来,受到全国各地诗人积极响应,各地基层政府及各界文学社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引起社会巨大反响。这一诗歌公益活动,总计收到 23000 余首投稿作品,出版《我们与你在一起》诗集6卷。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光明网、新华社、新华网、央视三套、中国妇女报、中国网、中国文艺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网、中华时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学会、北京文艺网、北青网、凤凰网、广众网、今日头条、文旅中国客户端、网易等4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6、5月13日上午,“青春回眸·宁德诗会”在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云气村正式启动。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闽东诗群”诗人、评论家。“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近年来继“青春诗会”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诗歌活动品牌。活动每年邀请15位左右在当下中国诗坛较为活跃的实力诗人参加,并在活动后由《诗刊》重点推介他们的作品。
7、5月15日下午,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士·施蒂格(Aleš Šteger)同译者梁俪真携新译诗集《从伤口另一端》于《诗刊》社举行座谈会,与会者有《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副编审、《当代国际诗坛》副主编赵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社长倪为国、编辑古冈,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冷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清华大学博士生马骥文、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生李啸洋、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汀,以及中国诗歌网的编辑、诗人等,会议围绕阿莱士·施蒂格的诗学观念、精神脉络、修辞艺术等主题展开研讨。阿莱士·施蒂格是斯洛文尼亚新一代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作品被翻译为十六种文字,德国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授予他国际霍斯特·比内克诗歌奖,称其为“今日最富原创力的欧洲诗人”。《从伤口另一端》于今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策划出版,本书收录阿莱士·施蒂格于1997年至今创作的诗歌及诗-散文作品近百首,书中还附有被誉为“当代歌德”的著名德国诗人格林拜恩等撰写的诗评。诗集的风格或滞碍传统的意象构成逻辑,引入奇异的动机;或表演联觉的体操,精湛运用诡论式的叙述;或欣然接受冷僻的句法,在语言和历史的陌生化遇合里寻觅词的迷宫的入口,寻觅事物和身体在那里的相遇之处所。呈现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具体个人的细腻感受和体验。
8、6月9日,由中国诗歌网、巴金文学院、成都文学院、小众书坊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作家会、重庆伍舒芳健康产业集团(希尔安药业)、成都迪康药业协办的赵晓梦长诗《钓鱼城》研讨暨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诗刊》主编李少君,《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刘笑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以及孙卫卫等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青年评论家、《人民文学》编辑赵依主持。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帝国大汗蒙哥本人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中飞矢而死”。于是,正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军各部因争夺可汗位置而急速撤军,全世界的战局由此改写。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南宋也得以延续二十年。在钓鱼城下出生、长大的诗人赵晓梦,怀着对故乡深沉的感情凝结,用10余年的时间收集钻研史料,写作大半年,创作出1300行的长诗《钓鱼城》。这部长诗,既是赵晓梦的第一部长诗,也是首部反映改变世界历史的“钓鱼城之战”长诗作品。2019年1月,《草堂》诗刊用23个页码推出了这部长诗;4月底,《钓鱼城》长诗单行本由小众书坊出品、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引起诗坛关注。
9、6月22日,由长沙理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诗作者和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诗发展之路。据介绍,本次学术研讨的主题为“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反映了当前新诗流派众多且依然处于转型期的现状。学者专家围绕新诗的发生与合法性问题、新诗传统问题研究、新诗语言问题研究、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的传播与接收研究、重要新诗个案研究等主题展开探讨。
10、7月16日至18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联、成都文理学院、《星星》诗刊承办的“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在四川眉山举行,入选者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高校的22位大学生诗人。自2008年开办,“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已连续举办十二届的。
11、建国迄今,中国儿童诗歌发展经历了整整70年,涌现了几代诗人,虽然硕果累累,但中国儿童诗歌一直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匮乏独立和清晰的创作学理和理论支持。中国儿童诗歌的独特性,使其无论在中国诗歌和儿童文学中,均因非专属门类,儿童诗歌的教育性、艺术性、功能性并未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挖掘和彰显。把儿童诗歌作为专门的学术单元来建设,是新时代文学使命的迫切需要,为此,今年8月,中国诗歌学会联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首届“童诗现状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童诗写作与审美》《儿童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童诗教育、翻译与传播》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以“人民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召开这样的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儿童诗歌创作和理论得失,借鉴国外儿童诗歌创作和理论经验,以中国儿童诗歌创作和理论的两个金色轮子,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滚滚洪流,用中国儿童诗歌名义向建国70年周年献礼和致敬,以儿童诗歌为中心主办这样维度的国际型学术会议,在国内是首例。
从2020年起,学会还将在浙江兰溪市,每两年举办一届“童诗中国论坛”。
12、8月31日下午,北京外研书店东升书店邀请洪子诚等《未名诗歌分级读本》选编团队和青年诗人们,就如何让诗歌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时期起到应有的特殊作用展开对话。《未名诗歌分级读本》由钱理群与洪子诚牵头,集合优秀的诗人、学者,历时三年编选而成。本次活动分为两个场次,第一场由洪子诚教授与《未名诗歌分级读本(小学卷)》的编选者牟坚、李宪瑜、冷霜共同探讨彼此的编选理念、“诗教”与“童心”的关联;第二场由西渡、张桃州、姜涛、砂丁、陈翔、苏晗这几位青年诗人围绕“诗歌与青年”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3、8月31日晚,第35届“可爱的中国”摇篮——横峰•青春诗会启动仪式在江西横峰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14、9月16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首都师范大学第十六位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京举行。数十位学者、诗人、评论家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祝立根,1978年出生于云南腾冲,200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居昆明。其诗歌多发表于《诗刊》等刊物,曾参加《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首届“新浪潮”诗歌笔会、第八届《十月》诗歌笔会及第八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已出版诗集《宿醉记》等。曾获2018年“华文青年诗人奖”,并被遴选为2019—2020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
15、10月19日,《湖北新诗百年诗选》首发研讨会,在湖北省作协举行。《湖北新诗百年诗选》的编辑工作始于2017年,今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旨在展示百年来湖北诗人的创作成果,总结湖北诗歌的创作经验。《湖北新诗百年诗选》分上、下两卷,大32开本,共收录了164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基本反映出近百年来湖北诗歌创作的面貌。
16、10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新诗总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数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新诗总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主编,于2019年4月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它是2018年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图书,总计六卷近500万字。其中,前五卷按时间脉络梳理了中国新诗理论的百年流变,收录了重要诗论家、诗人的学术作品;第六卷为翻译理论卷,收录了对新诗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外国诗论作品。作为中国新诗百年实绩之一种,《总论》以对新诗百年理论批评文献进行汇总的方式,梳理了新诗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新诗学的创立和流变全景,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与会学者主要围绕《总论》先后进行了三场专题研讨。每场均设有主持人、讲评人,几位讲评人都对该场学者们的发言做出了即时而又精彩的评点。会议讨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者们一致认为《总论》站在学术的制高点上,以宏阔的目光、宽广的视野、史家的视角集中汇聚和展示了中国百年的诗学成果,建构起了一套具有史料学意义的新诗理论体系,为中国新诗贡献了一份重要的文献史料。第二,本套丛书的前五卷主编姜涛、吴晓东、吴思敬、王光明、张桃洲分别发表了编辑感言,对《总论》涉及到的问题、争议做了相应的回应,从编者的立场和向度呈现了他们各自既立足于诗学现场又独具个性的诗学原则,开创了另一种新诗史的书写方式。第三,学者们在肯定《总论》所具有的典范性和经典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如针对现代新诗在台湾、香港的表现形态与大陆诗歌的异同,从边缘的视角来解读《总论》,增加文献资料的索引以便使《总论》在实践和普及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17、“中美诗学对话”是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诗歌活动,自2017年起,逢单年在美国举办,双年在中国举办。
今年10月,第三届“中美诗学对话”在美国举办,著名诗人舒婷、陈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臧棣,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诗歌学会会长助理木汀等一行作为中国诗人、学者代表,赴美国参加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在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阿肯色州大学等地巡回举行了十多场公共和私人活动,让美国和中国观众倾听中美两国诗人美妙的作品。除了对话,还举办了四场中美诗人朗诵会。黄怒波会长在代表诗人出访前座谈时称:“上个世纪初叶,还在中国新诗萌芽阶段,中外学界就存在着中国新诗写作方式直接受到西方诗歌影响之观点和结论。举办中美诗学对话,目的不是在于廓清和分辩这种观点和结论,而是希望通过中美两个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国家的诗歌对话,增进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理解,增强友谊。中美诗学对话的意义,不在于对话本身,而在于对话使两国诗歌共同打开了一扇门,共同描绘出同心圆。且无论在中国举办,还是美国举办,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表现。”
18、11月7日上午,中国作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郭小川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回顾郭小川的一生,总结他的文学成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束沛德,《文艺报》原副总编辑吴泰昌,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天津市作协党组书记李彬等出席会议。郭小川原名郭恩大,1919年9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抗日救亡的诗文。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身王震同志率领的120师359旅,逐渐成长为党的优秀文艺战士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都为我们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致青年公民》等一系列诗歌名篇,成为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性诗人。
19、11月19日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诗歌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闭幕式”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为期4天的诗歌节圆满落幕。据悉,本届诗歌节于11月16日上午在徐汇区西岸美术馆开幕,并于同一日下午举行了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首发式。来自法国等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十多位著名中外诗人,以及数十位上海本地诗人欢聚一堂,切磋交流,畅谈诗歌未来,展示了上海与世界诗歌潮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衔接。除此之外,诗歌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静安区文化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宝山区顾村龙现代艺术中心等多处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与普通市民“以诗会友”,分享诗歌的美好。上海诗歌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是上海唯一的国际性大型诗歌文学创作交流活动。2016年8月,上海举办了首届国际诗歌节,以多向度、多层面的观念和形式,展示出上海和中国的文学活力。2017年10月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紧紧抓住纪念和迎接中国新诗诞生百年的时机,将中国新诗作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实践和样式予以充分展示。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主题为“诗和我的故乡”,重在诗歌的国际交流、融合与互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语境下文学传播与镜鉴的精神之光。据悉,本次诗歌节闭幕式晚会采用文化云直播,让更多观众同步欣赏到活动盛况并参与互动留言。
20、11月19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写作困境与突破路径:女性诗歌写作的主体自觉”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会议。特邀美国女诗人、翻译家徐贞敏以及中国女诗人吕约、寒烟、胡茗茗、扶桑、娜仁琪琪格、安琪、杨碧薇、杜杜、彭鸣出席了会议,部分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会议。
21、11月28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诗人贺敬之致信祝贺。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鲁敏出席会议。严阵、周良沛、晓雪、黄东成、郑伯农、丁国成、吕进、顾浩、郑欣淼、叶延滨、舒婷、梁平、杨克、宗仁发、娜夜、何向阳、刘笑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多位诗歌界代表参加会议。此次诗歌座谈会以“新时代诗歌”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参会代表将围绕“新时代诗歌的人民性和主体性”、“新时代诗歌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抒写”、“新时代诗歌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时代语境下的长诗现象与总体性写作”、“新时代诗歌的大众传播、对外交流与译介互动”五个分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大会交流发言。
22、11月30日,“来自邻人的光”——中国80后诗人手稿大展开幕式暨《大家》“中国80后诗人专刊”发布仪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举行。四十余名中国80后代表诗人代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福春等学者出席仪式。
23、12月7日,《常春藤诗丛》在京首发。本诗丛由人天书店集团旗下的人天兀鲁思策划制作,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常春藤诗丛》呈现了上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是表彰新时期新诗的创作成果,纪念自“五四”以来新诗百年的诗意巨献。上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诗歌重镇。出身于这些高校的诗人们具有的探索、独立、丰富多彩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常春藤诗丛》分为五卷38册,收录38位诗人在四十年的跨度中创作的代表作品。这些诗人分别是:包临轩、伐柯、郭力家、李占刚、吕贵品、任白、苏历铭、王小妮、徐敬亚、邹进(吉林大学卷);戈麦、海子、骆一禾、清平、西渡、臧棣、周伟驰、周瓒(北京大学卷);车延高、洪烛、黄斌、李少君、李浔、邱华栋、汪剑钊、阎志、远洋、张宗子(武汉大学卷);陈先发、杜立德、韩国强、李彬勇、施茂盛(复旦大学卷);吕约、马铃薯兄弟、宋琳、旺秀才丹、张文质(华东师范大学卷)。当日,总策划人邹进、苏历铭,诗丛主编李占刚、西渡、臧棣、李少君,作者嘉宾伐柯、清平、周瓒,李浔,韩国强、李彬勇,吕约、马铃薯兄弟在现场与特邀嘉宾林莽等人一同探讨了“中国新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议题。
24、12月9日,《扬子江》诗刊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作协主办、扬子江杂志社承办。《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原创性汉语诗歌双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秉承“经典、气质、多元”的办刊宗旨和“精品走向大众”的办刊理念,以敏锐的文学触觉、前瞻性的文学远见,全方位展现了当代汉语诗歌的成就和面貌。二十年来,《扬子江》诗刊已成长为广受海内外诗坛赞誉的重要诗歌期刊,在诗歌界、文学界的影响日益深远;2017年《扬子江》诗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是目前中国诗歌类期刊中唯一一本核心期刊,也是江苏文学期刊中唯一一本核心期刊。
25、12月12日至15日,2019年海洋诗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背景下当代诗歌研讨会在江苏太仓市举行。诗会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太仓市文联、太仓市浏河镇人民政府协办,太仓市诗歌学会承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出席并讲话。 
26、12月14日,中国洛江·第九届“十月诗会”在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开幕,本届诗会由北京出版集团、福建省作协主办,洛江区委区政府、《十月》杂志社承办。 当晚,“十月诗歌奖”颁奖典礼举行。臧棣的《我的眼泪就是我的膝盖入门》(原载于《十月》2018年第4期)、耿占春的《西域诗篇》(原载于《十月》2018年第6期)、王家铭的《夜雪》(原载于《十月》2018年第3期)荣获本届十月诗歌奖。
27、12月20日,由《诗刊》社主办的国际诗歌交流座谈会在京举行。14位翻译家参加会议。与会翻译家谈到,中国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一代又一代的译者付出艰辛的努力,把很多重要外国诗人的作品推介进来,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诗坛对当下活跃着的外国诗人关注得不够,特别是对那些以小语种写作的诗人关注得更少,因此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翻译更多优秀诗人的诗作。《诗刊》的“国际诗坛”栏目,除了可以推荐单个优秀外国诗人的作品,还可以成系统地推荐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语种的诗人的整体创作情况。国际诗歌交流工作在促进当下中外诗人深入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活动的举办,让中外诗人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外国诗人实地感受中国的巨变。外国诗人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诗作,我们应该搜集、整理、出版。要加强作品层面的互译和出版,让诗歌交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会上,《诗刊》社为赵振江、刘文飞、薛庆国、余石屹、董强、高兴、汪剑钊、丁超、傅浩、赵刚、树才、刘国鹏、范晔、吴欣蔚等颁发国际诗歌交流顾问聘书。被聘为顾问的还有谷羽、曹明伦、海岸、姚风、黄少政、贺骥等翻译家。
 
上述活动只是2019年发生的类似诗歌事件中的一部分,却也颇具代表性。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从结果而论,都试图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构建起一个公共的、独属于诗歌的对话空间。当然,就构建的具体方式来说,上述活动又有值得辨析的区别。其中有些活动已颇具历史,多年来的组织经验,使这类活动具备了成熟的运作机制与相对稳定的整体面貌。比如说,“青春诗会”与“星星夏令营”,它们明确地将活动定位为遴选、推介优秀的年轻作者,使青年诗人的声音以每年一次的频率集中地传递出来。近年来,这两项活动还相继引入了类似“导师制”与“改稿会”的部分,举办方会邀请一些有经验、有实绩的前辈作者来对年轻作者进行细致的指导。与此同时,“青春诗会”从几年前开始与出版机构合作,会推出活动入选者的诗集,为不少青年诗人出版第一本选集提供了机会。《星星》则会专门拿出一期刊物展示夏令营参与者的作品。也就说,这一类活动为写作者提供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除了官方刊物与作协,出版社、书店、高校也是诗歌研讨会等活动的重要策动者。在上述活动中,一些出版社在推介新书时会与书店合作,邀请作者与相关者进行对话。有些书店也会持续地为类似活动提供支持,以期打造常规性的文化活动,提升书店的品格与影响力。这类以书店为载体的活动就初衷而言是面向大众的。相比来说,高校等科研机构在组织诗歌活动时则更看重专业性,希望能从学理的层面上梳理诗史、制造经典或是从当下的诗歌文本、诗学现象中找到重要的局部和时刻。此外,为了与娱乐化时代的传播方式相应,一些活动在过程中主动吸收通俗文化活动的运作方式,以期打破大众与诗歌之间的隔阂,如近年来兴起的“诗歌春晚”便不失为有趣的尝试。
 

待续……

(敬文东 王辰龙执笔)
 
上一篇:和罗广才同床 ——写在《天津诗刊》创刊十周年之际 下一篇:2019中国诗歌年度报告(五)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