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彬《爱恨江城》:猝不及防之中的永恒所在
李国彬的《爱恨江城》(《广州文艺》2020年4期)以文学的方式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现场,体现了中短篇小说与当下现实迅捷对话的优势。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生命抗争与灵魂救赎、痛感与温暖共存于同一文本之中。《爱恨江城》有着关于生死、爱恨宏大叙事的野心,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切都很美好,生活里充满热烈的阳光和温存的月光,这是叙事的起点,也是江彦彦此前实实在在的人生感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慢慢引发了混乱。有些是早就存在的,比如江彦彦的男友肖义与她的闺蜜兔子之间的恋情,有些是因疫情而呈现的贪婪,比如肖义发灾难财等。
江彦彦是一位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因为从医院已经辞职,所以当原单位王主任让她填写全市医务人员登记表时,她果断地在微信里拉黑了王主任。为了爱情,她不顾生死去疫情重灾区的江城寻找肖义。万念俱灰之后,反而体会到人间的温暖。也正因为如此,她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到第一线战斗。这个时候,大爱从心底泛出,即便是遇到了感染为重症的肖义时,她也没有了恨,只有作为护士的本能和作为人的慈悲。江彦彦在自我拯救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从柔弱到坚强的蜕变,医护人员在生命线上的拼搏与伟大。而肖义在即将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病房时的那番言语,是完成救赎之后的灵魂之音。我们无法得知江彦彦与肖义今后会不会重新收获美好的爱情,但肖义的醒悟,具有很大的隐喻意义。走过灾难,我们应当丢下阴影,但最好还是将灾难作为某种警示与我们的生活长久相伴。
在《爱恨江城》中,生活既是即时性的,又具纵深感。作者李国彬对此拿捏有度,江彦彦、肖义、兔子等人在疫情之前的生活,除了应有的交代,更多的是对人物的立体塑造,并由此展现了他们遭受的种种或隐或显的危机。疫情起到了显影的作用。灵魂里的病毒,带着欲望在这个时候也汹涌而出。灵与肉、生与死,全方位参与现实的生活,并需要做出明确的抉择。以此出发,个人的生活开始介入历史;几个人物的生活,代表了现实中的很多人。
中篇小说的容量有限,而李国彬显示出较为高超的叙述策略,书写了疫情面前的江城人,既视野开阔又直观细腻。前半部分江彦彦寻找肖义,一路上江彦彦与出租司机、社区工作人员、交警、小店老板等众多人有了接触,整个江城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全民抗“疫”的场景,得以铺陈。与此同时,还通过新闻、微信等方式,更宏观地陈述江城交通管制后的状况。这样的处理自然而真实,让作品更为丰厚。
李国彬的书写,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真实。“这个护士是蚌埠的,叫魏小妹,对王主任为她增加力量并不领情,待检验科只剩下了她和江彦彦两人,她问,谁让你来顶死的?”在这之后不久,“她把江彦彦带到一道帘子后面,开始帮江彦彦穿隔离服,戴口罩和眼罩。待做完了这些,她又找来一卷透明胶,将江彦彦的两只脚‘刺啦刺啦’地裹了起来。一边裹一边说,这种隔离服不问脚上的事,脚踝是透风的,前天检验科的三个护士就是因为脚上感染,被隔离了。”而那个王主任,在江彦彦的心中,是一个冰冷的老女人,喜欢挑刺,毒舌,极少夸奖别人。“王主任把门轻轻地关上了,然后从柜子的深处拿出两套隔离服来。江彦彦正在疑惑,王主任说,我省下来的,送给你。明天,你可以奖励一下自己,当中放放风,再换一套。”这样的细节是在写人,写得很成功,人物一下子立了起来。这样的细节,又是以更智慧的方式在写疫情的严重和医护人员的奉献。
《爱恨江城》写疫情、写灾难,更在写人,写细部的生活,真诚所带来的情感真实和心灵震撼,极其绵长强劲。李国彬以其优秀的文学创作功力和恰如其分的文学伦理,书写了疫情之下的个体和大众,新冠病毒和灵魂病毒双重纠缠下的生活与情感。这是关于表层的观察,又是关于生命内在的探测;这是关于抗疫的故事,又是关于救赎与奉献的人生片段。这样的书写,因为诸多的真实细节,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记录。
来源:文艺报 |作者:北乔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随机推荐
- 屈原后裔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撰祭文
- 《天津诗人》读本“新诗经·诗书展”征稿启事
- 浙东唐诗之路散章.绍兴新昌篇
- 毛成利内化红色基因,用心灵的轨迹传承新时代毛体翰墨
- 彭天洲:志在乡村做“牛倌”
- 第三届旅游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将在西安举办
- 道弸于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1年结业展
- 关于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北京总会场节目评选的通知
- 《中国妇女报》4月23日第八版刊发:中华母亲节拜祖大典在河南举
- 柳国庆墨宝耀国瓷
- 中国诗歌春晚朗诵文化传播大使隋源雅诵《云台山赋》
- 中国诗歌春晚香港会場优秀诗文选播丨《香江讃》散文诗作者:香港
- 李国彬《爱恨江城》:猝不及防之中的永恒所在
- 温馨家园残疾人唱歌给党听
- 余光中题书名汪国真作序的《开封颂》到底如何?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