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女作家续写出版父亲遗作,传递大孝和大义
《秘书日记》——一部旷世杰作,填补了我国反腐题材日记体长篇小说的空白。一部反腐力作,令世人重温20世纪90年代的世态百相,震撼人心……13年前,父亲英年早逝,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手稿,也留下了一个热血汉子的终身遗憾。13年后,女儿无意间翻出了父亲的遗稿,在感动之余,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替父亲整理并续写书稿,并且找出版社公开出版。经过两年多的多方努力,日记体长篇小说《秘书日记》终于公开面世。她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书写了一段文坛佳话……
80后青年女作家续写出版父亲遗作,传递大孝和大义
非同寻常的签售会
2015年元旦上午十点,日记体长篇小说《秘书日记》新书签售会,在河南省通许县小广场举行。
之所以说它不寻常,是因为签售者并非作者本人,而是作者的爱女娄曲静。
河南省散文诗歌学会、通许县文联的领导参加了签售会,并分别在会议上致辞,对《秘书日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会上,娄曲静深情地朗读了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秘书日记》序言),信中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心和责任心。朗诵结束之后,娄曲静向县残联捐赠了新书。接下来,便是现场签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未经事先“暖场”的签售活动,竟受到了当地读者的热捧,仅在一个多小时里,就签售出380多本书,甚至一度出现了因读者抢购而不小心撕破封面的场景……
上午11时,签售过最后一本书之后,娄曲静站起身来,给现场所有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说,她是在替父亲感谢大家。“我想,如果我爸在天有灵,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他一定会感到特别欣慰……”
父亲遗留未完成的书稿
《秘书日记》的作者叫娄渊良,是土生土长的通许人。
1957年农历10月11日,娄渊良出生在河南省通许县一个农民家庭里。他虽出身寒门,却志存高远,17岁就当了民办教师。1984年,他以笔试全县第一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民师转正考试,成了一名躬耕于乡村教育的中学校长,十几年如一日。因他为人宽厚正直,工作能力出色,十年之后,他被选调到镇政府,当了秘书。后因文笔出色,又被“伯乐”选调县委组织部。
平日里,虽然工作繁忙,生活异常清苦,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和写作。闲暇之时,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记录生活见闻和人生感悟,从1980年开始,陆续在《东京文学》、《散文》《中岳》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妯娌俩》、《枣树》《听雨》等40多篇文学作品,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金笔杆”。
娄渊良在镇政府当秘书的几年里,耳闻目睹一些基层干部作风浮泛,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个别官员称霸一方,他如鲠在喉,压抑日久,终于动了一个念头——要用手中的笔,刻画出这些贪官污吏丑恶的嘴脸,道出平民百姓的疾苦和心声。经反复酝酿,他决定用第一人称写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
1997年9月下旬的一个夜晚,等一家老小都睡下之后,娄渊良轻轻地拧开台灯,在方格稿纸上写下了这部小说最初的标题——《露水镇秘书日记》。娄渊良在他的笔下,虚构了一个乡镇——“露水镇”,镇党委书记叫“蓝梦”,身为基层干部,不仅不为民造福,反而干下了很多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事情,看似不可一世,却是在作茧自缚,最后终究没能逃脱
党纪国法的严惩……
那时,娄渊良刚刚四十出头,既是单位的骨干,又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年到头都很忙。白天根本就没时间坐到书桌前,只有夜深人静时,才可以点上一支烟,把思绪倾注到一个个方格里。就这么见缝插针、时断时续,到1999年11月上旬,他已写完近14万字的作品,“露水镇”的风雨阴晴、人情世态,在他的笔下已露出了端倪。
可是,天妒英才,就在“蓝梦”的丑行即将败露、“孙二娘”和老百姓们即将迎来扬眉吐气的日子之际,1999年12月24日,由于劳累过度,娄渊良因突发心脏病,留下4个未成年的儿女和一部未完成的书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人世。那年,他才42岁……
女儿决定替父完成遗愿
父亲去世时,娄曲静才17岁,正在读师范。
娄曲静记得,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就曾对她说过,父亲留有一部尚未完成的书稿,并生前交代过这部书稿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对于父亲的交代,年龄尚小的她并不能深刻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女儿随父亲,喜爱文学。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学之路——2000年成了河南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里,课后之余她把大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当别的同学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时,她却坐在幽静的图书馆里静静地品读着文学名著。从《诗经》到《围城》,近百本的文学作品在她渴求知识的心灵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馨香的记忆。她深知,自己的家境和别人不同,正值豆蔻年华的她不能和别人比吃比穿,她唯一要和别人比的就是不虚度时光。在大学期间,她创作了散文《麻雀》《月圆中秋》等和诗歌《等你》《清明时节》等陆续发表在《当代散文精选》《诗刊》等书籍杂志上。24岁那年,被华文作家协会授予“华文实力派作家”称号,引起了当地文学界的关注。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后又结婚生子。
2012年的夏末秋初,她打开尘封已久的书橱,翻找一本文学理论书籍,无意间在书橱的角落发现了一摞写满了文字且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方格稿纸,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一看,她似乎忆起母亲曾经提起过父亲生前那部手稿。“我当时既欣喜又悲痛,看到它,就像又看到了爸爸伏在台灯下冥思苦想、奋笔疾书的身影……”
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她一字一句地读完了父亲的遗稿。她说,第一感觉是震撼,第二感觉就是感动,甚至泪流满面。看到父亲那刚劲的字体,透过一个小镇的风云变幻,娄曲静看到的是一位热血汉子对劳苦大众深深的关爱及炽热的家国情怀。就因为震撼和感动,她接着又细细地研读了第二遍,并且越读越觉得它弥足珍贵。“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在想,爸爸走的时候,肯定感到非常遗憾。当年,要是老天爷能再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把这部小说写完,那该多好!”
娄曲静听母亲回忆说:“你爸爸生前曾经交代,保存好这部书稿,它是一笔精神财富。”世事变迁,阅历增长,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成一个有历练的女性,也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从那一刻起,她下定决心完成父亲的遗愿——续写这部没有完成的日记体长篇小说,圆父亲未圆之梦。她还说除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更希望能把这笔精神财富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更多的人从中感悟和受益。
传递大孝和大义
2012年的深秋,一天深夜,嗷嗷待哺的孩子熟睡后,娄曲静地坐在台灯下,在方格稿纸上写下了续写部分的第一句话。好像是父亲在天之灵的保佑和点拨,续写部分写得非常顺利,只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书稿就完结了。
写是写完了,却不知是否能如父亲所愿,所以,写完之后,她并没有急于拿给别人看,而是先放一放,“沉淀一下”再说。
这一年的深冬,天气异常寒冷,幼小的孩子还要嗷嗷待哺,种种的困难却不能阻挠她
把十几万字的手写稿敲打成电子稿的决心。当时,家中没有暖气,她刚在键盘上敲打百十个字,手就冻得发麻。有多少次孩子的哭闹声在召唤她,又有多少次温暖的被窝在动摇她。可完成父亲遗愿的决心无法动摇,哪怕再大的困难,每天晚上她都要坚持敲打2000字左右,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春天来了,她的电子稿也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润色。比如:爸爸的原稿不分“部”和“章节”,娄曲静把文稿分成两部和106章,且每章加上小标题,这样看起来更明了,读起来也更轻松;还有,爸爸原拟的书名《露水镇秘书日记》,在反复斟酌之后,她划掉了“露水镇”这一特定名词,故事背景一下子显得更加开阔起来……大到书名,小到标点符号,一遍又遍地不厌其烦地修改和润色,出版社的主编看到她如此认真的态度,说:“你是我见到的最认真最执着的作者,其他的作者看完一两遍就定稿了。”她却说:“这部书稿就是一部艺术品,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令它接近完美,这样才对得起读者,才能更好地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2014年春,娄曲静慕名找到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文学前辈,请其为《秘书日记》把把关。在得到前辈高度评价之后,她这才告诉妈妈和弟妹们,已将爸爸的遗稿整理完毕,准备寄给出版社,看能不能出版。2014年4月,她寄给黄河出版社两万字文稿,心中还一度忐忑,不知出版社是否看中文稿并同意出版。几天后,出版社就打来电话,告诉她作品可以出版,得知此消息,她好开心。
在给《秘书日记》署名的时候,主编曾建议她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你可以以你自己的名字独立署名,她断然回绝了。她说这是她父亲一生思想的结晶,怎可以署自己的名字?她坚持让父亲独立署名,她说或许这是对父亲最大的孝心和纪念。书出版后,有人说,这本书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署她的名字,她嫣然一笑,在她看来孝心大于名利心。
2014年10月22日,她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一刻——在邮寄员即将送给她样书的那一刻,她觉得好激动,好激动——这部沉寂了十五年的书稿终于面世了。手捧样书,幽香典雅的封面,精心的排版设计,细腻洁白的纸张,令她想起了疼爱她的父亲。
寒风中,青青的麦草地,那座荒草萋萋的孤坟令她潸然泪下。“爸爸,我来看您了,《秘书日记》已经出版了,女儿把您的心愿完成,您好好地安息吧。”
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秘书日记》出版之后,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还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中国著名编剧樊城、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伟舫、河南省散文诗歌副会长李俊功、开封市著名诗人孔令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魏春吉等,都对此书赞赏有加。
书出版后,尽管娄曲静经济拮据,但她依然不忘回馈和感恩社会,2015年2月,她向焦裕禄干部学院捐赠新书《秘书日记》几十本,受到学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对此书的充分肯定,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田野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女儿为父亲续写整理出版文稿,书写了一段文坛佳话,给社会传递了大孝和大义,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随机推荐
- 浙东唐诗之路散章.绍兴新昌篇
- 第三届旅游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将在西安举办
- 柳国庆墨宝耀国瓷
- 关于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北京总会场节目评选的通知
- 毛成利内化红色基因,用心灵的轨迹传承新时代毛体翰墨
- 余光中题书名汪国真作序的《开封颂》到底如何?
- 温馨家园残疾人唱歌给党听
- 屈原后裔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撰祭文
- 中国诗歌春晚朗诵文化传播大使隋源雅诵《云台山赋》
- 中国诗歌春晚香港会場优秀诗文选播丨《香江讃》散文诗作者:香港
- 李国彬《爱恨江城》:猝不及防之中的永恒所在
- 道弸于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1年结业展
- 《中国妇女报》4月23日第八版刊发:中华母亲节拜祖大典在河南举
- 《天津诗人》读本“新诗经·诗书展”征稿启事
- 彭天洲:志在乡村做“牛倌”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