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报》:屈金星畅谈开发开封“文化金矿”
10月28日,《汴梁晚报》以两下整版刊发:屈金星畅谈开发开封“文化金矿”。
中华文化财富联盟暨论坛首席发起人、屈原后裔屈金星:
开发开封“文化金矿”
本报记者 汪元蒙
屈金星老师为观众讲述《开发开封“文化金矿”》。
朗诵《开封颂》
聚精会神听讲。
核心提示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开封是人类城市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她就像一座有待开采的“文化金矿”,又像一本正被翻开的优秀巨著,她时刻为社会贡献着正能量,在发展中,她也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屈原后裔屈金星老师通过自己与开封的情缘以及对文化的理解,讲述开发开封文化的意义。
开封情缘
宣传古城文化
“5个月以前的端午节,我和我的团队策划了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这是我与开封的又一次结缘。”屈金星老师说,“诗会上,海峡两岸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汪国真和著名诗歌朗诵家虹云、詹泽等以碧水蓝天为幕布,以绿树亭台为映衬,亦诵亦唱,亦歌亦舞,倾情演绎诗歌之美,展示端午文化的魅力。”
“在我们这次为开封策划的方案中,还有另外一个彰显开封文化气息的环节。”屈金星老师说,“由历史人物‘包公’前往机场接待余光中等嘉宾。这是其他城市或者地区不具备的文化资源,获得嘉宾一致认可,并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说到与开封剪不断的情缘,还要从一部史诗《开封颂》说起,作为团队发起人,屈金星先后近50次自费往返于北京和开封之间;踏访巍巍龙亭、古老城墙……最终,历经20年,带领创作团队终于写就《开封颂》,叙写了古城开封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在今年端午节期间,打扮成包公的工作人员与诗歌作者之一屈金星共品千行抒情史诗《开封颂》。2013年11月18日,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打扮成包公的工作人员向游客赠送诗集《开封颂》遭疯抢。前不久,该书再版印刷。
“而在写诗之前,我已经多次与开封有过交往。”屈金星说。“曾经多次用对联的形式介绍开封的情况。如西瓜征联:‘中州物华天宝东京西瓜甜南北’,清明征联:‘清明节踏青清明上河园清明无限’,河大百年校庆:‘大河孕河大河大何其大’等。”
用文化力量
为大河南喝彩
对于家乡河南其他城市,屈金星老师同样为之喝彩,在曾经供职的《中国矿业报》头版有这样一段描述:这块土地古老而沧桑!这块土地新鲜如朝阳!这是河南!这是大河奔流的河南!这是嵩岳巍巍的河南!这是出现过河图洛书的河南!这是甲骨文文明辉映过的河南!这是铸造了司母戊大方鼎的河南!这是诞生神话诞生哲学诞生诗歌诞生奇迹的河南!这是几度鼎盛几度沉浮几度崛起的河南!在河南这块土地上,曾诞生了老子、庄子、张衡、张仲景、岳飞……我们为今天的河南喝彩!该报纸隆重推出8个版的河南特刊,以此来关注河南、关注河南矿业。这在该报历史上是第一次。
2011年9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迎来开工建设20周年,屈金星等撰文的《小浪底赋》书法作品,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上立一长12米、高2.5米的巨型赋碑。9月22日,水利部部长陈雷、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亲临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为《小浪底赋》巨型石碑揭幕。
文化财富
新浪潮下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掀起了几次财富的浪潮。一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二是下海,三是开矿山,四是房地产,五是炒股,六是互联网。每一次财富的浪潮都催生了一大批经济巨人,现在这几次财富的浪潮都过去或即将过去,但是又一个新的浪潮来了——这就是文化产业的浪潮,文化财富的浪潮。
这一次新的财富浪潮中,应该涌现出一系列的文化、经济和财富的巨子,我们要紧紧拥抱它。以前几次经济浪潮的发生地在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唯一缺失的地方就是中原大地。屈金星老师说:“我觉得在1000年之后,这个历史的荣光再一次降临到我们中原大地,那么在新的财富浪潮来临的时候,我们中原也应该涌现出一系列文化和财富的巨子。”
作为中华文化财富联盟的首席发起人,屈金星老师提出这样的理念:“让有文化者有财富,有财富者有文化,做文化和财富的双重贵族!”1000年前,第一次文化财富的浪潮在开封掀起!开封应该是中原文化财富浪潮的发动机!
把脉古都文化发展
古城开封的文化资源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矿产资源,她有着储量非常大、历史非常久、文化金矿品位非常高、文化金矿品种非常多、永远开采不尽的特点。在清明上河园,屈金星老师看到了一流的创意、一流的营销、一流的创新创造的一流的效益。然而在游览了矾楼、繁塔和禹王台之后,他又有一些失望。
对于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他总结了一首打油诗:一河一花一古城、一府一祠一包公、一画一园一梦华、一塔一寺一龙亭、一湖一楼一翰园、一台一馆一城墙、一绣一镇一风情。“依托这些,可以打造一座全新的文化城市。”
在文化传承方面,他总结可以借助包公、菊花、矾楼、夜市、高铁(城铁)、民俗节日、诗、书、画等打造多个品牌。对于开封这座深具诗意的古城,却缺少文化品牌。“开封的书画艺术积淀是最厚重的城市之一,开封书画艺术水平很高,但品牌影响力很小。开封的书画市场化程度不够,艺术水平与价格背离。国宝级书画,白菜的价格!”屈金星说,“和诗书画一样,所有问题都是思想问题。”
目前,开封迎来北宋以来文化发展最好的机遇期,开封有必要打造中国文艺次首都,把文化产品“出口”到城市以外。作为文化高地,经济洼地的开封,要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甚至纽约、伦敦经济高地对接。同时吸引全国的创意家为开封支招,开办文化财富论坛暨联盟,树立品牌战略、联盟战略、龙头战略、现代化战略、规模化战略、集约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等。
“铁塔雄峙的八朝古都开封,站在21世纪的门槛回眸5000年的历史沧桑,展望未来5000年的云蒸霞蔚。”屈金星最后说,“波澜壮阔时代借屈原后裔之喉发出了荡气回肠的誓言:开封要做文化和财富的双重贵族!”
“包公”助兴 锦上添花
本报记者 汪元蒙
10月25日,汴梁晚报文化大讲堂吸引了众多听众,屈金星对挖掘开封文化的看法获得了广大听众认可。清明上河园“大宋公平秤”秤主、“老包”的扮演者王惠专程赶来,他创新性地开发开封文化的讲述再次掀起讲座的高潮。
据王惠介绍,1999年下岗后,他来到清明上河园想找点事做。在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时,图上一位老者用秤称量粮食的画面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花120元钱购置了简易的“大宋公平秤”,在清园里搭起了小棚,专给来此游园的客人称量体重。由于他敏思好学,才华出众,给人称重的同时,还能即兴作诗对人夸赞,每每都能逗得游客开怀大笑。一晃十几年,“老包”成了清明上河园的名人,成为开发古都文化的最成功案例之一。
王惠在讲堂上的讲述,再一次让听众感受到了文化资源的魅力和无限的开发潜力。他的经历也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掀起了文化大讲堂的一个新高潮。
打响菊花保卫战
本报记者 王好连
在10月25日举办的汴梁晚报文化大讲堂上,屈金星提出“打响菊花保卫战”,引起听众一片掌声。
屈金星说,自古以来,菊花都以傲霜的品质、长寿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有人把菊花作为了哀悼之花,影响了菊花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文化定位。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目前,北京、杭州、开封、太原等城市都把菊花作为市花,屈金星认为,这几个城市应该联合起来,大力宣传菊花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坚贞不屈高洁情操等高贵品质,推广菊花文化,打一场菊花保卫战,为菊花正名,让人们更喜欢菊花,“人人捧得菊花归”。并大力开发菊花衍生产品,比如菊花宴、菊花枕、菊花酒等,拉长菊花产业链。
百米长卷《开封颂》赠给屈金星
本报记者 汪元蒙
在25日的讲座现场,主讲嘉宾屈金星收到了一幅来自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武占英的书法作品——百米长的巨幅书法《开封颂》。
在宽大的讲台上,仅仅展开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巨幅书法作品《开封颂》,引起了现场市民的称赞。武占英说,这幅作品长约100米。作为一位热爱开封、喜欢赋诗的河南人,屈金星与其同伴,历时三载观察思索,一年多创作,多易其稿,完成九个篇章、千行长诗、1万字的《开封颂》实属不易,我们作为开封人应该为我们开封作一些贡献。他说想通过重抄《开封颂》这样的形式,感谢屈金星对开封的热爱和关注。
河大学生聆听讲座
了解历史文化 拓宽学习思路
本报讯 记者魏海洋报道 屈金星做客汴梁晚报文化大讲堂的消息见报后,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关注。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宣传中心、 河南大学学生会以及河南大学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学生到现场聆听了讲座。
河南大学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秦怡博说,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知识,不断进步。“屈老师的讲座通俗易懂,不光让我们更加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还拓宽了我们的学习思路。”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宣传中心学生干部牛晓庆说。
陈晔赠送书法作品表心意
感谢屈原后裔无私宣传开封文化
本报记者 汪元蒙
有感于屈金星老师近年来对开封和古都文化的无私宣传,有感于离骚诗意,古城开封著名书画家陈晔先生挥毫为本期文化大讲堂主讲人、屈原后裔屈金星先生写下了“高阳遗风”书法作品。
陈晔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师从著名国画大师杨乃寒先生,擅长书法,尤精古隶,兼搞魏碑和行草书创作,隶书取法于大开通刻石,大气、稚拙;魏碑取法于郑文公碑,藏露互见,方圆结合,外柔内刚;行草书直追二王,取法于王铎,结字奇正相生,疏密有致,神韵潇洒古淡,意气纵横飘逸。擅长中国花鸟画,尤精画梅,传统功力深厚,其画梅风格简洁明净,神韵潇洒古朴,淡逸清旷,意境深邃,用笔纵横盘错,线条千变万化,题诗图文并茂,作品构图、笔墨技法独树一帜法作品和论文三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和隶书展,国画作品和论文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作品被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博物馆收藏,有“军中一枝梅”之称。
中华健走队组团听讲
健身学习两不误
本报讯 记者魏海洋报道 10月25日,汴梁晚报文化大讲堂还未开始,一群迈着整齐步伐来听讲座的市民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中华健走队的队员,慕名前来聆听屈金星老师的讲座。
中华健走队领队史大勇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成员已经发展到500余人。虽然大家的职业和年龄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共同健身、互相学习。得知屈金星做客汴梁晚报大讲堂的消息后,该健走队成员迈着整齐的步伐前来听讲,在健身、学习的同时,也向大家展示开封市民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素质。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随机推荐
- 毛成利内化红色基因,用心灵的轨迹传承新时代毛体翰墨
- 中国诗歌春晚香港会場优秀诗文选播丨《香江讃》散文诗作者:香港
- 关于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北京总会场节目评选的通知
- 浙东唐诗之路散章.绍兴新昌篇
- 第三届旅游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将在西安举办
- 屈原后裔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撰祭文
- 道弸于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1年结业展
- 柳国庆墨宝耀国瓷
- 《天津诗人》读本“新诗经·诗书展”征稿启事
- 温馨家园残疾人唱歌给党听
- 中国诗歌春晚朗诵文化传播大使隋源雅诵《云台山赋》
- 彭天洲:志在乡村做“牛倌”
- 《中国妇女报》4月23日第八版刊发:中华母亲节拜祖大典在河南举
- 余光中题书名汪国真作序的《开封颂》到底如何?
- 李国彬《爱恨江城》:猝不及防之中的永恒所在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