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本网新闻 > 文章内容

会员艺苑 | “再长征日记”之二十——《延安窑洞》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0-09-30 阅读: 在线投稿

会员艺苑 | “再长征日记”之二十——《延安窑洞》

 卜利民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 前天

 

《延安窑洞》

 

2020.09.19  晴

 

对窑洞的误解很早、很大也很多。小时候,听父亲讲述在延安住窑洞的故事,就遐想翩翩。不知是父亲没讲清楚或是我理解力有限,或是我们两个方面都有问题。结果是,我把延安窑洞想像成了赣南的砖窑、炭窑、陶瓷窑、地窖和山洞洞。

 

 

这次来到延安,我在参观时特别注意了王家坪、枣园以及各地各处的窑洞,尤其是毛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住过的窑洞。一群伟人,在延安这灰扑扑的窑洞里竟然整整居住了13年。那么陈旧、普通的窑洞摆设太简陋了,如果不听介绍,无论如何不能想象,就是在这么简陋的窑洞里,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纪念馆展馆大墙上,醒目标出毛泽东、周恩来概括窑洞生活的两句话。

 

毛泽东说:“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周恩来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所取得的胜利,竟然都是从这几座窑洞里酝酿诞生。毫无疑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那个阶段,也是在这些窑洞里的小炕桌上构思、写作,发表了一批不朽的文章,比如:《为人民服务》《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等,又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资料显示,《毛泽东选集》1至4卷收录的159篇文章中,有112篇写作于延安窑洞。

 

 

延安窑洞,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象征。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它的原生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这所有的原生态精神升华为“延安精神”,都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与延安窑洞不无关系。

 

窑洞无声,精神永恒。延安窑洞,不亏为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

 

有识人士也早在五年、十年前就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此后政局走势。1945年夏,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与黄炎培便有一次著名的“延安窑洞彻夜畅谈”。

 

 

黄炎培说:“延安的作风明显的不同于国民党的重庆:艰苦,团结,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正如毛先生所说:打倒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要向老百姓学习------你们主张有些书本知识的人,快回到实际工作里去;不求好听好看,切实寻觅民众的痛苦,政府对于每个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好像都负责的,这句话做到,在政治上更没有其他问题了。总之,在你们这里,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毛泽东:“是啊,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吗。只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我们。”

 

“变化往往在胜利以后。”

 

“哦?”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似已料到,在今后国共两党对抗中,中共会胜利地执掌全国政权。但是,经验告诉他,历史上,小到一人,大到一国,开始的时候,不管条件怎样艰苦,都会努力奋斗,有一种精神支撑着。而一旦胜利,就会松懈,懒惰,以至腐败下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从中国的历朝历代,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没有一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吗?

 

 

显然,黄炎培的思考也是毛泽东曾经的思考,毛泽东当即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与黄炎培深邃的思索、讨论着N年后中国的前途、命运……真的能做到吗?怎么才能做到呢?!

 

延安窑洞,75年后的今天,我陷入深深地思索。

 

卜利民,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您心中有关于延安的记忆吗?

 

点击此处阅读
【“重走长征路”全程报道+卜谷日记】合集
 

 

上一篇:李牧羲携陈泰灸创作歌曲《微笑的蒲公英》怀念童年 下一篇:红动赣州 | “重走长征路”小分队凯旋!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