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本网新闻 > 文章内容

2014中国文学十大新闻、2014世界华语文坛十大事件揭晓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5-02-04 阅读: 在线投稿
2014中国文学十大新闻、2014世界华语文坛十大事件揭晓

2014中国文学十大新闻、2014世界华语文坛十大事件揭晓


    从左二至右二,嘉宾陈剑晖教授、尹汉胤先生、张炯研究员、刘晓明先生、邓爱华先生等出席荐评活动

    日前,由凤凰网广州频道、中国新文学学会、《特别关注》、《文艺新观察》、《云梦学刊》、《看世界》、《香港商报》、作家网、天涯社区、21CN、中华文化财富网、人人文学网、文狐网等单位发起的’2014中国文坛十大新闻、’2014世界华语文坛十大事件荐评活动隆重举行,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孙绍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匡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晓雪、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三定教授、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庄伟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剑华、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陈剑晖、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洪烛、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李遇春、青年评论家马忠等数十位学者担任荐评人。

    现将荐评结果公布如下:

2014年中国文学十大新闻

    一、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

    点评: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习近平这次超规格出席会议并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振奋人心,引人思索,是对当前有些跑偏的文艺方向的一次校正。

    舆论认为:这次座谈会是执政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围绕文艺繁荣发展主题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正如《典论·论文》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质疑诗人柳忠秧跑“鲁奖”成被告,由此又引发落选者与获奖人大战的“柳周论剑”。

    点评:“方柳之争(已进入法律诉讼阶段)”和由此引起落选者与获奖人大战的“柳周论剑”以及柳忠秧获2014民间“年度诗人”、“年度特别贡献”、“年度创新”三大奖所组成的诗歌事件与风景,无疑是本年度的文学大故事,其影响已超越了文学本身,引发了依法治国的“文艺案例”、作协的体制改革、体制外作者与体制内主席驳火等文化主题聚焦。

    三、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双双落选,对鲁奖发出质疑。
 
    点评:评奖应该排除非文学因素的干扰。鲁迅绝想不到一项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文学奖,能扯出这么多口水仗,多到连他也被拖下了水,该“横眉冷对”谁?

    四、郭小东文学馆、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国内两所高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

    点评一馆、一中心,并非仅限于作家个人成就总结,它还具备了教学科研等等多功能的人文空间,而且以作家命名的文学馆、研究中心在全国高校不多见。

    五、2014年,韩寒和郭敬明的较量从纸面笔端转战大屏幕——郭敬明的奢华《小时代3》PK韩寒的公路片《后会无期》。

   点评:两个80后的符号,像两颗棋子,“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扔”,从出道开始被PK已经长达15年之久。或许钻石VS砖头,互为反面也是一种对称和呼应?

    六、9月2日与10月22日,中国作家劳马(马俊杰)、阎连科分别获2014年蒙古国最高文学奖和2014卡夫卡奖,以上两大奖首次授予中国作家。

  点评: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继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又有两位中国作家获外国文学奖,说明中国作家在海外的关注度正在提升。

    七、“2014年度国际最佳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暨诗刊、诗选”评选揭晓,中国诗人周瑟瑟荣获“2014年度国际最佳诗人”称誉。

    点评:周瑟瑟身在他乡且刻意韬光养晦,主张沉潜写作本身,用作品说话。在十位年度国际最佳诗人中,他是唯一中国国籍。看来,周瑟瑟真是蛮拼的!

    八、习近平在考察北师大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课文中去掉的现象,毫不掩饰地表示“很不赞成”。

    点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凭空产生,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利的载体,它传递的人生理念和家国情怀,是中国教育之基因,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

    九、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逝世,10月30日著名诗歌评论家陈超坠楼身亡。
 
   点评:人生搁笔,文学界痛失二星。张贤亮《灵与肉》无惧磨难,《绿化树》依然葱茏;陈超用智慧打开诗的漂流瓶,以宽厚照亮文学路。二位先生一路走好!

  十、“00后”诗歌结集《中国诗歌地理: 00后九人诗选》2014年10月在线装书局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点评:该书被冠以“全球首部00后诗歌集”美名,刊登了2000年后出生九位小诗人的200多首诗歌作品,一股清新的文学力量给诗带来了有益的“破坏”。

    注:点评人马忠先生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清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青年评论家。
 
2014年世界华语文坛十大事件聚焦

    1.最佳亮点: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引领新风向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成为这一年文化界最大亮点。
    习近平指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但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评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是有生命和价值的,而文学的生命力决定了文学的价值意义。纵观中外历史,文学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建构作用不言而喻。习近平的文艺讲话既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又高瞻远瞩,意味深长:“讲话”如一缕春风、一束激光、一份强音,但愿能为中国文艺带来崭新的气象,让中国文学发出更响亮的声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2.最新迹象:《人民日报》开设“文学观象”专栏旨在正本清源

    1月18日,《人民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开设“文学观象”栏目,就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开展深入有力的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以期正本清源、引导创作,推助当代文学繁荣健康发展”。当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等知名学者的文章《文学不能“虚无”历史》;此后,陆续发表了《文学,请回归生活》、《重塑文学的“真”》、《写出时代的史诗》等一系列文章,揭示和剖析了文坛的病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评点:润物细无声。针对当代中国文坛的种种病症,如何对症下药呢?清醒而富有良知的学者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一个民族文学反思的高度。官方舆论特设专栏探讨,这种重要迹象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诗人重奖:民间诗人柳忠秧一举夺得三项大奖令人刮目

    草根诗人柳忠秧,获得“2014'恒基伟业'杯中华诗歌年度人物奖”、“2014立沃杯中华诗歌年度贡献奖”、“2014南天文化杯中华诗歌艺术创新奖”共三项荣誉大奖。对于获奖,柳忠秧笑言他个人注重民间奖。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三大奖”立足民间立场、坚守学术原则、突出荣誉性质,表达了对民间诗歌创作的关切、褒奖和对草根精神的关爱与呵护。据悉,本次“三大奖”协办机构各拿一处房产、物业,分别与柳忠秧共建岭南书院、立沃书院和生态诗歌创作基地。颁奖典礼上,三家协办单位各自向柳诗人颁发了文化顾问证书,交付了办公场地钥匙。

    评点:事实胜于雄辩。一位民间诗人,因被怀疑跑“鲁奖”,引发“方柳之争”且进入法律诉讼;又因落选与获奖人交战,构成“柳周论剑”而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有实力自有魅力。柳诗人以一人之功,获得民间广泛认同并夺得三大奖。其影响力和意义已超越文学本身,也给人带来无尽的思考,譬如作协的体制改革、评奖机制的完善等等问题。

    4. 名家受宠:以作家命名的文学馆和研究中心备受瞩目

    10月30日,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刘醒龙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刘醒龙研究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依托高校以著名作家命名专门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机构。刘醒龙是当代文坛少有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郭小东文学馆历经2014全年的筹备于日前成立。郭小东教授集文学批评家、小说家、散文家、学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在四十年的文学与教育生涯中硕果盈芳,已出版长篇小说、学术专著等超过50部,以1000多万字的创作实绩为中国文学提供了独树一帜的南方书写范式,是“知青文学”概念和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以当代作家命名的文学馆在岭南独此一家。

    评点:如果说作家是时代的良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一个优秀作家除了有作为立身之本的杰作,还必须拥有超拔的精神境界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刘醒龙、郭小东无疑是优秀的,一中心一馆的设立,可谓实至名归。在物欲横流、诗意贫乏的年代,他们为当代作家赢得了生命尊严,并成为当代两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在本年度共同组合成华人文化界的“东方飞龙”。

    5.文学联盟:“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重提文化乡愁

    11月18—20日,以“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等出席开幕式。

    大会以“语言寻根、文学铸魂”为宗旨,旨在分享世界华文文学最新成果,团结世界各地华文作家,追寻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学梦想,推动世界华文文学创作。大会汇聚了张炯、饶芃子、严歌苓、吉狄马加、陈若曦等著名作家、学者,一致通过了《广州倡议》,并宣布成立“世界华文文学联盟”。

    评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升,全球范围内“华文潮”的涌动和“汉语热”持续升温,这是良好的契机。用汉字铺路,带着乡愁远行,华文文学如何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地,在海外生根、开花、结果,建构自己美丽的精神家园,人们正拭目以待。

    6.中西诗会:“2014中法诗歌节”展示无国界诗意盛会

    “2014·中法诗歌节”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中法两国的30多位著名诗人、评论家相聚于中国新诗发源地北京大学,“中法诗人朗诵会”当天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吸引了上百名诗歌爱好者到场。朗诵会上,包括法国著名诗人、翻译家、“阿波利奈尔诗歌奖”及“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得主雅克·达拉斯,知名诗人、“龚古尔诗歌奖”得主安德烈·维尔泰和青年诗人、翻译家、批评家、“阿波利奈尔诗歌奖”得主琳达·巴罗斯等在内的多位法国久负盛名的诗人与中国著名诗人西川、树才、任洪渊、骆英等共同朗诵了中法文诗歌,为诗歌爱好者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无国界”诗意盛会。

    评点:中西文化交流也好、碰撞也罢,都是需要的、必要的、有意义的,当然彼此也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以诗歌形式打开“无国界”的诗歌(艺术)大门,不啻是现实中一种理想的方式。诗人兴会更无前。我们不是交流得太多了,而是交流得太少了。

    7. 诗群大展:“21世纪现代诗群大展”再现诗歌大国气象

    2014年初,谭五昌、韩庆成联手策划“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共收到120多家诗群流派自荐参展。大展初选组从近200家参展群组中,初选出符合要求的115家诗群流派进入复选,最终评选出四个层级共72家入展诗群流派,自2014年5月起至12月止,《星星》《诗潮》《诗林》以及《文学报》《语文报》《楚天都市报》《西海都市报》《贵州民族报》《华语诗刊》等六家报纸分别辟出专栏与专版,连续推出“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作品大展”及相关评论。“三刊”与“六报”之间形成联动呼应态势。毫无疑问,“21世纪现代诗群大展”活动堪称本年度华人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诗歌事件。

    评点:一个不懂诗歌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只懂诗歌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21世纪大展”出现在网络突飞猛进的时代,新媒体诗歌风起云涌渐成传播主体,诗歌已进入时刻在线的“信息社会”。这可能是策划“86大展”的徐敬亚们所不敢想象的。在令人惊叹之余,仿佛看到一个“诗歌大国”正在重新崛起。

    8.评奖质疑:多项文学奖评选引争议成为新闻话题

    2014年8月11日,随着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公布,文坛风波再起。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的《将进茶》获得诗歌奖,许多网友却认为周啸天的诗是“打油诗”,侮辱公众智商,简直是诗歌的耻辱。四川省诗词学会十三位常务理事发表致中国作协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的一封公开信,表示对周啸天获奖感到愕然。而阿来的《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等作品虽然受到读者欢迎,在鲁奖评选中却以零票落选,引起一些的读者质疑。

    此外,因技术环节差错险被撤销的老舍文学奖、遭遇信任危机的路遥文学奖等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评点:经济起飞了,文学文化跟着起飞。可见开设文学奖的意义非同小可。时下中国各种各样的“文学奖”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目不遐给。但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谈何容易?这些重要文学奖之所以有问题,遭质疑,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内幕或难言之隐。

    9.热门谈资:电影《黄金时代》让女作家萧红再度走红

    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10月份在内地上映。萧红这个名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现代文学史的教科书上,这位东北才女的席位恐怕也只有一两行的位置。而在去世八十余年后的“萧红热”中,女性、自由、爱情等等都成为了关注度超越其文学作品的关键词。

    评点:“萧红热”之所以红火,自然有其原因。在民国范儿、民国教材、民国史等大范围的“民国热”带动下,民国女子们的才情和情感成为热捧对象,而被称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的一生,恰恰不缺少这类“谈资”。是萧红应该感谢汤唯,还是汤唯应该感谢萧红?这又是另一道“谈资”。

    10.微博引爆:李劼批评北京文人“通病”引起反响

    6月15日,微博网友@荣剑2008 发出一条长微博,内容是现居美国的文学批评家李劼的《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权意识和中心话语情结》。该文3万余字,批评对象涉及当今中国文坛声名显赫的北京或具有北京背景的文人,直揭皇城传统笼罩下的北京文人墨客的“通病和习性”,痛批以李陀、北岛、芒克、海子、顾城为代表的北京作家的皇权文化基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话语权的迷恋;揶揄了王朔等人所根植的具有平民意识却缺乏自由平民心态、“狐假虎威”式的大院文化;激赏以史铁生、郑义、李锐为代表的有生命修为和使命感的北京“栋梁型”作家。这条长微博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

    评点:郑板桥曰: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身在海外的批评家,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勇气可嘉。一篇长微博,犹如一颗埋藏多年的地雷,突然被人引爆。那些吃皇粮且位居中心的中国文人,自高自大又自闭自守,像“爷们”似的,是该好好用鞭子抽一抽。对于中国文坛和文人,赞美的声音太多了,“痛骂”狠批的时候到了。
 
    注:点评人庄伟杰先生为华侨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
上一篇:《孔子大行铭》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2015中国诗歌春晚在京举办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