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精神谱系——光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动力
党的精神谱系——光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动力
林茂森
党的精神谱系囊括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所煅造凝炼的伟大精神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光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转折走向胜利的一切精神支柱的结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建党精神 感悟勇立潮头
党的精神谱系囊括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所煅造淬炼的伟大精神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光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转折走向胜利的一切精神支柱的结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21年夏日,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浙江嘉兴笼罩着阴霾,而碧波荡漾的南湖上徜徉着一条小船,小船承载着指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承载着“五四”爱国运动觉醒起来反帝反封建的有志青年,承载着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杰出代表,也承载了有着坚定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支柱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途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嘉兴南湖会议从上午11点开始,一直到傍晚只用了半天时间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会议确定党的名称、党的性质、组织纪律、奋斗目标、基本任务,会议选举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委员。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从那时起这条小船因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响亮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摇篮;又因为红船从而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中国救国救民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这种大无畏革命精神,也被称之为“建党精神”。因此,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星星之火”燎原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开辟新路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重访南湖即兴赋诗纪念:“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我们今天学习建党精神,感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初心不改的胆识与气魄,就要接过红船精神的火炬,不负红船初心牢记红船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以锐意变革的勇气,敢于争先的胆识,勇当舵手引领航向,知行合一苦干实干,努力谱写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不断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二、学习井冈山精神 感悟星火燎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有人迷茫,有人动摇,有人逃离,甚至有人背叛,“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萦绕在一些人心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创建了第一个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途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韧不拔、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革命胆略;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崇高信念”的井冈山精神。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指明了共产党人必须靠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方向。会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与中共湖南省讨论了湖南秋收起义的计划,决定在起义中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号召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中共湖南省委决定由毛泽东担任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赶赴湘赣边界地区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在土地革命中,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写在旗帜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革命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新道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井冈山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革,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喜气洋洋地分得了土地,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热情高涨。井冈山地区的地形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边区政权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宝贵经验,从而依靠工农武装割据,消灭了敌人的“进剿”军,取得了湘赣两省土地革命的胜利。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优良作风的概括,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源泉,并在中国革命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升华,是值得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的精神瑰宝。
而今,百年征程,初心不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温百年大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历久弥坚的井冈山精神,感悟人民力量伟大中国革命星火燎原,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按照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光辉业绩。
三、学习苏区精神 感悟一心为民
1930年至1931年间,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指挥下,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胜利完成了创建全国苏维埃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并以瑞金为中心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
在党领导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它的成立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中央苏区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阵地,是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战略基地,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构架、形成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根基。
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探索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在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军事斗争、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在开展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苏区精神。
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求真务实是核心内涵,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注重调查研究,根据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一心为民是宗旨要求,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铸就了苏维埃“真正的铜墙铁壁”;清正廉洁是本质特征,苏区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作风优良,铸就了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艰苦奋斗是基本要求,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与三年游击战争中,苏区军民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争创一流是显著特点,为了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完成好组织革命战争和进行苏维埃建设两大任务,苏区各地形成了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涌现了一大批在各方面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先进模范;无私奉献是重要的方面,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成为光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动力。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学习苏区精神,感悟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深刻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事人民之所是,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中,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民心民意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四、弘扬延安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延安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在延安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植根于延安人民之中,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认识、实践、思考完成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制定和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开展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并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对派坚决斗争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并铸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活的灵魂——延安精神。
而今,延安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激励着人们追求改革创新和加快发展。我们党回顾延安南泥湾、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的革命历史,弘扬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就必须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领导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学习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党员干部要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并且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其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生!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