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书画大观 > 名家推荐 > 文章内容

张凡凡:清新论(2024)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4-11-20 阅读: 在线投稿

清新论(2024)

(清新思想与治国理政的思考)

张凡凡

目录

一、清新思想的概念与内涵

(一)清新思想的概念

(二)清新思想十二字方针的含义和根基

(三)“真”、“正”的清新

(四)“俗”非“浊”

二、清新的时代必要性

(一)民众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

(二)清新思想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清新思想更具有人文真义

(四)传统思想学说不能作为治国理念应用于当代

三、清新思想的文化载体

(一)清新文学

(二)清新书画

(三)清新音乐

(四)清新企业文化

(五)清新生活方式

(六)九宫龙:清新思想文化的标识符号

四、清新思想的显著特征

(一)清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坚决抵制畸形发展

(二)清新追求社会共同发展

(三)清新追求创新,反对守成

(四)清新刚柔相济

(五)清新追求自然和天人合一

(六)清新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

(七)清新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

(八)清新具有普适性,没有地域、时间的局限

五、清新思想治国理念的有效实践途径

(一)在全国范围内宣扬清新思想

(二)定期举办各类清新文化活动

(三)制作并推广清新思想文化主题歌

(四)以清新企业文化构建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良好经营秩序

(五)在国内、世界各国建立清新文化发展机构

(六)将清新思想治国理念推广到全世界各国采用

六、清新思想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清新道

(一)清新道的概念

(二)清新道是道教的创新和发展

(三)清新道的服饰和艺术

(四)清新道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场所,万代流传

 
“思想是力量,理论是武器”,真理能敌千军万马,如四两拨千斤。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正缺乏一种科学的核心系统思想理论,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形成宗教,还能让各国都采用,实现四海一家、天下大同。当下很多人失去了精神信仰,他们的心性是不健全的,思想是空虚的,内心是没有底线的。人类需要补救精神文明的失调,需要一种新思想作为信仰,然而这并不能仅仅称之为“新思想”,因为这种称谓太笼统、太一般了,不仅不能让人记住,而且没有具体意义,所以在“新”字前面必要加一个字对这种新思想进行限定,因为新的东西不见得都是好的,只有用“清”限定的“新”才是好的,才是永不停滞的真理。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一个字比“清”字更确切、更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可以这么说,“清新”是天选之字。以清新思想来武装人民大众,是伟大中国梦复兴的重要战略选择。
水太浑浊,鱼活不下去。空气太浑浊,人活不下去。所以,清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人类是必需品。以思想信仰武装的民心是永恒的、难以摧毁的。
2003222日,我发表了《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首次提出了“清派文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清新文化的概念。逐步形成了以“清新”思想治理国家的理念。
 
一、清新思想的概念与内涵
(一)清新思想的概念
论“清”。
“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中国人崇尚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学说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灵魂,影响着人的思想和信仰。例如,道家清静无为的理念和“三清”学说;儒家 “清正”为人;佛教的三业清净。由此,“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清”也是世界上其他正统宗教的追求的共同境界。比如,基督教教人做清心的人,伊斯兰教也称清真教。
“清”不仅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文艺中占有核心地位。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清”首先出现在曹丕的文气论里,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作品以“气”为主导,分清气和浊气两种。“气”,指作者个性、人品、才华构成的精神气质和作品风格。“文气”是先天的禀质。作品以文气贯穿,这种“文气”是作者内蕴之气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和风格品位。人的清浊决定了文的清浊。凡是大师,其格调必清。“清”是古典文艺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意境之魂。
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清”的审美风格已逐渐固定。早在先秦的音乐评论中,已经出现了“耳辨音声清浊”这种关于“清”的论述。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清”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清”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内涵到明代诗论家加以概括,形成有关“清”的诗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文艺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决定了“清”在古典文艺中的重要位置。
“清”也成为人物品评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清气即是正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尊清贬浊。古人在选用人才时,以“清”的品质为主要标准,任用清气之人才能政治清明、国运昌隆。
总之,“清”不仅是中国文艺精神的核心,而且是中国精神信仰的核心。
论“新”。
“清新”的“新”是创新、与时俱进。任何思想、文化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清新”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思想文化体系。“新”有三个含义:
“新”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或者是革命性。比如,1919年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就是革命性的创新,使得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是现代中国开端的里程碑。“清”本就有“出新”的含义,与“新”组合后更强调出新、创新之意。清新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时代而存在,不可能一成不变。
用“清”限定的“新”才是好的“新”。“新”相对于“旧”而言,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愿望很强烈,有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客观上讲,并非所有的“新”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新”进行一定的限定。这种用“清”限定的“新”才是好的“新”。
只有求真务实的创新,才是“清新”的。“清新”虽然强调创新,然而“新”不是毫无根据的创新,而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创新,是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创新。
总之,不“清”无以“新”,不随时、及时清理污糟,就无法达到“新”的面貌,无法呈现“清新”的境界。
清新思想是在“清”与“新”的有机组合结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综合古典和现代的精华。清新思想以“正义仁爱、纯真洁净、清新自然”为方针,以优良民族精神为道德规范,包含“正直刚毅、勇于斗争、敢于创新、责任担当”等“清新品格”,反映民众对清新风气的追求。
(二)清新思想十二字方针的含义和根基
清新思想的“正义仁爱、纯真洁净、清新自然”方针,来源于儒学和道学哲学思想。
“正义仁爱”。正义,来源于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而法家被学者一致认为是道家分支。公平公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民众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任何时候的重中之重。很多时候,捍卫正义需要通过与假恶丑坚持不懈的斗争,所以正义包含着勇于斗争的清新品格。仁爱,来源于儒学“仁”的思想,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不是迂腐的善良,不是对邪恶的退让。对假恶丑,以伸张正义的雷霆手段扫除荡涤;对真善美,以维护真理的博大胸怀弘扬光大。
“纯真洁净”。纯真,又纯又真。纯,不是单纯,而是没有杂念、邪念。真,真理,以真理为依据,没有人为捏造,杜绝假仁假义,保持本真。《道德经》里“见素抱朴”就是朴素纯真的意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用妙字来形容“道”的特征,就是人纯真、本真的状态。洁净,没有瑕疵和污点,不仅指心境,而且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也是清新的最终目标。《道原》中说“清净柔弱,纯粹素朴,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纯真洁净才能成真人、成大道。纯真,不是愚蠢,也不是一张白纸让人随意涂抹乱画,而是具有斗争的智慧并在斗争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洁净。“纯真洁净”,如傲雪寒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保持本色和高尚品格。
“清新自然”。道法自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清新的必须是自然的,即顺应客观发展规律的、符合天道人性和民心民意的、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也与儒道两家“天人合一”的理念一脉相承。相反,违背天道人性,就会民怨沸天、天下不安。
综上所述,清新思想十二字方针提炼了儒学、道学的精华,凝聚了清新理念的核心。
(三)“真”、“正”的清新
清新思想倡导清“真”、清“正”,弘扬真善美,具体有以下方面:
清新思想求真务实,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高举烛照人生、驱散黑暗的真理火把。一个人,只有选择真理作为最高价值和思想信仰,才有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真理为动力,才能引领全体人民战胜各种腐朽,才有前途和希望。因而,在只认强弱、不问真伪的时代,只有求真务实的创新,才是“清新”。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真理为动力,满怀勇于斗争、敢于创新的清新品格,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摒弃一切假恶丑,呈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局面。
清新思想绝眩惑、求真美。清新认为美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作者捏造臆造出来的。可是,有些作品却不以纯真、天然、干净的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导人心。这些所谓的文艺家不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是为了吸引“眼球”。清新思想坚决杜绝这种“眩惑”现象,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美。
清新思想弘扬正气。清新弘扬永恒正义,强调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邪恶势力必将没落的历史必然。可是,有些人热衷于渲染邪气,极力渲染小人得志和正不压邪。有些人非常迷惘,看不到现实生活中新生的未来力量,而是拜倒在金钱这种可以颠倒是非的魔力面前。有些人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的新生力量。从一些作品、事件中我们感受不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历史必然。这些渲染邪气的现象与清新思想格格不入。
清新思想秉持公平、践行清“正”。社会公平、法律公正是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固本强基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只有是公平公正的,才是和谐的,人民才是幸福的,这个社会也必然是上升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是清新的。而一个社会如果是矛盾重重的,就是腐朽的,人民就是怨怒的,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是衰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也是恶俗的。总之,清新思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定海神针。
(四)“俗”非“浊”
清新博大精深、兼容百家、顺应天道人性,并不反对接地气的“俗”。不能把“俗”一棒子打死。清新反对的是“恶俗”。因为恶俗是歪门邪道,扰乱人的心智,腐蚀人的思想灵魂。我们贯彻的是“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就要给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清新的精神粮食,同时,也要满足民众的多层次精神需求,也就是说,“俗”非“浊”,允许思想和文化多样化发展,但是清新必须是主流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和社会健康旺盛的生命力。
 
二、清新思想的时代必要性
(一)民众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甚至很龌龊的东西。这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是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在思想文化中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可谓泥沙俱有、鱼龙混杂。对此,广大群众非常不满意,比如,有的家长还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激浊扬清,是民众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惩恶扬善,去伪存真,清新思想应运而生,横空出世。
《文化建设论》里谈到:正面、积极、健康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反面、落后、腐朽的文化必然乘虚而入。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双重属性”,带来了精神产品的两个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数情况下,精神产品的“两个效益”是统一的。也有“两个效益”不统一的时候,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比如,有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经济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版不了。而一些恶俗的东西似乎市场很好,但给社会带来精神污染,社会效益极糟,对社会的危害大。因此,在宣传、文化工作中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社会效益。有些人用一些低级的内容和形式去捞钱,欺骗大众,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违背道德违规违纪违法。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坏了社会公平,污染了人文环境,搞乱了人的思想,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二)清新思想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清新”刚柔并美,也刚柔相济,真正做到清而不单薄,华而不奢靡,巧而不纤巧。
“清新”是一种意境。在清新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很多经典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融合得天衣无缝,符合人们对于清新净化心灵的功能诉求,故而成就不朽。
“清新”是一种信仰。人们可以在这种意境中升华人格,也可以在这种信仰里净化心灵,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思想情操。清新思想以其独有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塑造人的高尚人格。
清新思想反对骄奢淫逸,崇尚朴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分的奢侈之风已经在很多领域蔓延,助长了社会片面发展,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清新思想提倡精神寻根,反对投机钻营,符合当代社会固本强基的发展要求。我们秉承清新思想,就是要直面现实,坚持公平正义,为民众说话,维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掠夺和损害。
清新思想反对恶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顺应了当代社会正在崛起的发展势头。
总之,思想的多样化发展是有方向的,不能完全各行其是、漫无归依。多样化必然出现进步与落后,甚至消极有害。必须坚决抵制和批判异质思想对有益思想的不良影响和侵蚀,在激浊扬清中积极引导民众开创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清新思想更具有人文真义
清新思想包含了现在国家强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全部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更具有人文真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新思想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朴之风,缓解来自社会、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净化了社会风气,降低了治理成本,维护了社会秩序。清新思想具有普适性,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化有指导、促进作用。显而易见,清新思想能够助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健康、繁荣发展。总之,清新思想立意深远,根植于优秀传统,摒除其糟粕,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体现国家的软实力。
(四)传统思想学说不能作为治国理念应用于当代
我们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应该摒弃其糟粕,因为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适用于当代社会。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法家、墨家、农家等各种流派都被统治者采用过,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作用,到后来废百家而独尊儒术近两千多年来的国家治理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然而到了近现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已经表现出来,已经不能适应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儒家一些传统观念如三纲与现代普世价值如平等、民主、人权、法治存在冲突,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更不相容于其他国家。
我们吸收法家公平正义的原则,这是清新思想必须有的,然而法家不足之处在于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不重视道德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规范行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如果仅仅以不违法来要求民众,这样的社会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法家不能作为治国理念。
道家、佛家只适合个人修为。道家提倡无为;佛家强调因果轮回和觉悟成佛、忽略物质和现实,是一种个人修行观念,均不能作为治国理念。
纵观历史,自三皇五帝开始,为什么只有道家、儒家、释家能够稳扎深根、代代相传,因为人们找到了精神寄托、有了精神信仰,人性是可以通过思想改造和宗教回归的。然而,道家、儒家、释家等这些传统学说并不能适用于指导当代社会,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性造成时代的倒退。从这些学说提炼出的清新理念摒弃他们的糟粕、吸收精华并加以创新,才是适用于指导当下时代的思想理念。如果我们的时代没有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指导,就如同没有明灯指引的航船在漆黑大海中航行,是十分危险的。
 
三、清新思想的文化载体
文化,以文化人。清新文化是清新思想的外延,清新思想是清新文化的核心。清新思想的文化载体不限于活动、传媒、文学、艺术等,给纷扰复杂的人文环境注入清流。激浊扬清,抵制、去除邪气和暮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清新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是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再创造,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推陈出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清新文化分为“清新文化事业”和“清新文化产业”,前者包括清新思想理论构建和发展,后者包括清新文艺作品创作展示销售、清新各方面产业建设。清新文化事业,倡导人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要秉持“清新”二字,激扬正气,清除污垢。这个思想不仅适用于文化领域,更适用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清新文化产业,从改进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各行各业中开创出清新的产品,赋予清新品牌,以产品承载清新主题。有理论的广泛认知,才有产品的传播受众。清新文化事业和清新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清新文化事业是清新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先导,而清新文化产业是清新文化事业的物质保障和繁荣基础。清新的普适性决定了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国家,由此,清新思想、文化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重新焕发悠悠文明古国的荣光,实现民族全面复兴,推动世界健康、繁荣发展,促进世界融合,造福全人类。
清新文化在文学、书画、音乐、企业文化、生活、宗教等领域有具体表现。
(一)清新文
清派文学(清新文学)汲取古典文学之精华、结合现代。遵循道义、文字清新、意境惟美是清派文学的基本特点,也是衡量清派文学的标准。诗歌发自真情实感,而不拘于形式,以意境和神韵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是清派诗歌的特点。
(二)清新书画
书法绘画最能体现清新风格,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入眼就有一股清气扑来。凡是主题健康、天人合一的书画都可以称为清新书画。画作可以吸收中国传统和西画精华,接受中西结合。
(三)清新音乐
清新音乐作为清新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柔和还是阳刚,有利于个人和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清新音乐特点是:首先,清新音乐必定有情,表达的是一种真挚的感情。其次,清新音乐反对空洞的说教倾向和过度的娱乐化倾向。诗人和美学家席勒认为,激情的东西只有在崇高的时候才是美的,而单纯的激情则不然。
国潮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反映,也是清新文化的表现。新国潮歌曲是清新音乐的新发展。
国潮,即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潮品,体现在歌曲上就是带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词曲以及演唱风格。新国潮的“新”也是创新的意思。歌曲以词为根基,比如我写的歌词《花月语》《悠悠风》《中国龙》不似古文晦涩难懂,既有古典韵味又朗朗上口。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品味、深入人心。谱写的曲子可以是纯古风也可以是流行古风。唱法不限,不管是美声、民族、古典、通俗、戏曲等哪种唱法或者融合传统和现代,充分体现歌曲的意境和神韵就是新国潮。
新国潮歌曲演出的服装、饰品具有传统文化元素。演出服必定是汉服或者有汉服元素的服装,不必拘泥于朝代,也不必拘泥于样式和颜色的搭配,不需要太严格,有古典元素、符合歌曲主题和意境就可以。每一个发型、发饰、首饰都是一个象征,讲述一个传统文化故事或者民俗传说,比如荷花、竹子、嫦娥玉兔、敦煌飞天。汉服文化是国家名片。汉服爱好者在学习汉服知识的同时,研修古典诗词、歌舞、戏曲,把这些形式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古典气质,根据自身的特点妆造、塑造古人生活中的形象。不断提高才华,以责任感和自豪感演绎,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汉服艺术形象。
新国潮歌曲用音乐带动了服饰这一整套国潮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演唱一首歌不仅表达艺术意境,同时弘扬了优秀文化,更传播了中国符号。
(四)清新企业文化
清新企业文化以优秀传统哲学为基础,是自然、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成真、诚、和、德四个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有的企业家将“外儒”、“内道”、“重法”作为自我管理的方法。中国传统思想,如诸子百家思想在管理中恰如其分的运用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也可以成为企业的致胜之道。传统企业文化思想在企业中的运用体现在道、法、术、势、器,遵循天道、人道,即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及历史发展规律。
真,无为之真。道家主张修身养性,不为外物所驭。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征服自然。
诚,诚信经营。儒家推崇“见利思义”。只有如此,企业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品牌才会有长久的竞争力。
和,内外和谐。儒家所主张的以人为中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等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刚柔相济”、“宽严结合”为领导原则,实现有效管理。
德,道德为本。一方面,从管理上讲,儒家提倡主张“义以导利”、“义以生利”,反对“见利忘义”、自私自利的不道德经营管理行为。人要生存就要讲“利”,需要物质利益作为基础;同时,人之成为人还要讲“义”,即道德。另一方面,企业家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商界精英,更应该是传播财富的爱心使者。慈善理念是价值观的一部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离不开慈善,社会和谐离不开慈善。企业家不仅要会经营企业,更应该有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为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捐助财富,为企业赢得声誉,同时也取得了更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形象,这种价值观有助于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的繁荣。
具体表现来讲,清新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立足社会,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优化。企业家要注重自身修养,具有正义仁爱等优良品质,具有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热心于教育文化事业的赞助和公益事业的捐助等。
(五)清新生活方式
清新思想不仅促进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变化,而且影响了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清新生活方式是清新思想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向往。比如,汉服服饰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兴起流行,这就是中国文化符号及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现在,人们对清新思想的认同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自觉。一批理论家在倡导清新思想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清新思想的特征以及发展特点,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清新”是健康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活就应该是清新的。如果说一般的生活往往指物质生活的话,那么,清新生活主要指的是精神生活和精神创造。“清新”成为生活的价值导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生活提升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追求清纯新颖、优雅诗意的生活,赋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清新生活不能没有物质基础,但不以物质的满足为手段,不以恶俗为方式,更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创造。可以这么说,大多有作为的人,都体现了“清新”生活品格。古今很多学者、名家、大师都崇尚清新生活方式。他们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生活,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品格成为古今学者学习的典范。有这种清新品格,他们的一生就是清新的一生。清新思想、清新生活、清新文化、清新美学、清新品格融为一体,彰显了清新思想作为核心审美理念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作用。
(六)九宫龙:清新思想文化的标识符号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河图、洛书是数学里的三阶幻方,中国古代叫“纵横图”。九宫格正是在纵横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千百年来影响巨大。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九宫,也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从而测定知晓地理方向及季节等资讯。九宫八卦阵还是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逐渐成为主流的行军布阵以及营地驻扎的布局,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誉满天下。甚至后世的皇宫也采取九宫八卦的布局来修筑。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华夏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吉祥、活力和勇敢。
九宫龙书法、绘画、雕刻将创始人的九种字体龙字、九幅龙画以九宫格魔方的形式呈现,以及字、画形式融合,蕴含了龙镇九州、九龙护主等各种主题。九种龙字和龙画代表了各种各样的龙的形态和气质,在九宫魔方里镇守,散发巨大的能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为大,“九”有吉祥庄重之意,有社稷乾坤之义。龙这种顶级神物图腾和九宫格独具魔力的源头方阵的强强结合将龙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激发人们积极向上、正气昂扬的力量,传递了古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和生生不息。
九宫龙天然浑成、昂扬刚劲,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吉祥、力量的象征,成为清新思想文化的标识符号实至名归。九宫龙给“清新”增添了阳刚之气,是清新思想健康向上的最好体现,让清新思想理念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清新思想将会有更多的形式和理论涌现出来,清新理论体系也会不断完善丰满,展示她永恒的生命力。
 
四、清新思想的显著特征
(一)清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坚决抵制畸形发展
在当代社会,不少人过于追逐物欲,丧失了对精神的崇高追求,出现了畸形发展的严重现象。尤其一些人正在对奇幻视觉与假象的享受中消蚀掉对社会、生活本质的判断力,沦为被钩魂摄魄只剩躯壳的忘记自己是谁的游魂野鬼。不少人在这种只重技术与金钱而忽视精神的片面追求中畸形生活。清新思想倡导、反映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批判人的畸形化、片面化,让人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清新追求社会共同发展
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可能出现五个手指一般齐的情况。清新思想追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强调人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人民群众并不仇视贫富差距,而是憎恨发展机会和待遇的不平等。因此,清新思想强调社会的公平共同发展,是对民众的普遍诉求的反映。
(三)清新追求创新,反对守成
时间无止尽,创新无止尽。清新思想追求的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这是当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由模仿和学习阶段逐渐转向自主创造和创新阶段。清新思想正是应对自主创新的历史需求而产生的。
(四)清新刚柔相济
大众流行的清新审美风尚反映了当代人对清新审美需求的强烈渴望,表现了对清新生活的向往。而清新思想在吸收这种偏于柔弱的清新审美的合理部分的同时,也追求阳刚审美风尚的思想,提倡刚柔相济。有一种说法叫刚健清新。“清”作为形容词是修心、是轻柔的,作为动词是战斗、是刚健的。不清无以新:清新不是自动产生的,只能通过彻底“清”除污垢和腐朽才能达到“新”的状态,实现真正的清新。腐朽和沉渣随时浮现,如果无所作为,幻想实现清新的境界,是完全不可能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持续不断清理,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清新思想具有斗争性和革命性,这是我们推崇的清新品格的一部分。
(五)清新追求自然和天人合一
清新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随意任性的,而是没有造作的自由境界、天然化境。没有生硬技术痕迹的作品才是大师之作。我们追求的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清新,而是技术炉火纯青到没有痕迹的清新美。清新美必然是天然、顺其自然的美,不是人为造作的。如果如病梅似的把天然的东西扭曲,就不是清新美。自然规律可以理解为一切都是正常合理化的、人性化的,这样才能长久。“天人合一”是儒、道等各家共同观点,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性,即自然规律、道德规范。
(六)清新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
清新有丰富而明朗的内涵,不是单一,也不是未经风雨的一尘不染,而是虽然经历风吹浪打仍然可以保持纯真本色。因而,“出淤泥而不染”不完全是“洁身自好”,还有在抵制和拒绝污泥的斗争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洁净,在实现公平公正的斗争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正直,不同流合污、不变色。因此,清新不是单纯,而是明朗;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七)清新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
清新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确,只有内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统一,才是真正的清新。
(八)清新具有普适性,没有地域、时间的局限
清新求新求变,不局限于改变以往的陈旧形态,而是着力创造崭新的未来形态。这种创新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在世界当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格局中,如果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要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就是说,越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民族文化,越是世界的。这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自觉,也是清新思想强调不断超越、始终坚守的文化自觉。因此,清新思想具有普适性,不仅是文化的核心和主流,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信仰,没有宗教、地域、国家的限制。
《艺术学概论》说,“艺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学家贝尔也指出:“艺术和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艺术起源于宗教。道教的三清境、佛教美轮美奂的雕塑绘画、基督教的唱诗班,体现共同超然的“清新”境界。人在脱俗中,感受到鸟语花香等美境,忘记了世事的烦扰和琐碎,浸润在一片清新之境中。道教的清静无为以及“三清”学说。佛教追求的清凉寂静。西方的宗教也有类似的教义和追求。基督教教导人们做清心的人。“清”字在圣经中是“洁净”的意思。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清楚简单地指出:“清心的人有福了”。“清心”既可以指心灵洁净,也可以指思想、情感、愿望都清洁、真纯、善良,更含有忠于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意志和动机,以及谦卑、无私和天真的意义。明清时期,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介绍伊斯兰教的时候曾使用“清静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词句来称颂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真主安拉,故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为“清真”。这些宗教都有对于“清”的境界的共同追求,“清”是这些所有宗教流派的共义。从某种意义来讲,清新思想“统一”了所有宗教,这正是她促进世界融合和世界大同的价值所在和万教归“清”的理论基础根源。
由于“清新”的“新”与时俱进,所以没有时间的局限,可以永久使用。
 
五、清新思想治国理念的有效实践途径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存在。偏离道德的矛盾须用严肃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来解决,这是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必经之路。人文环境的净化对于精神生活和社会风气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思想高尚、造福社会,恶劣的环境让人躁动不安、精神萎靡、思想败坏、危害社会。要使清新盛行,一方面要“扬清”,宣扬清新思想,以引导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激浊”,清除假恶丑。有没有这样的理念,直接影响群众思想的方向,影响文艺的方向,影响社会风气,影响国家的向上发展和繁荣富强。社会意识和人文环境影响人的思想,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如果思想不清新,社会就会颓废、一片污糟,人心不稳定,国家会衰败,世界会杂乱。所以,思想是否清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及整个世界是否健康、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总之,采取有效的政策调控、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严厉的法律手段,才能有效遏止并清除腐朽文化和污糟的思想,我们才会有健康有序、公平发展的人文环境。
清新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实用性在国家治理方面有非凡意义,也只有放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才能充分展示她的最大价值。任何理论体系或者治国方略都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大的物质保障,才能够发扬光大,真正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生根落叶,从根本上改善社会和国家的面貌,使之焕然一新,否则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创始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举办过十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论证清新思想理念的科学性和作用,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的广泛认同。“文化事业靠政府,文化产业靠市场。”这是《文化建设论》的文化发展定律。清新思想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是文化事业,只能靠政府发展才能成功。只有通过政府的倡导、以国家意志及政策推广才能够有效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的强国蓝图?
(一)在全国范围内宣扬清新思想
清新思想的指导方针,“正义仁爱、纯真洁净、清新自然”,是清新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氛围、需要弘扬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多层次大力宣传《清新论》、推广“倡导清新思想”、“塑造清新品格”的口号。从小孩抓起,在大中小学里设置《清新论》思政课。塑造社会民众的“正直刚毅、勇于斗争、敢于创新、责任担当”的清新品格,铸造中华民族新的精气神。
(二)定期举办各类清新文化活动
联合文化部、文联、社科院、各大学等理论研究机构、文艺部门及各级政府定期共同主办清新思想治国理念论文大赛、清新文化节、清新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让清新思想成为中国新时代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灯塔。
(三)制作并推广清新思想主题歌
以创始人的诗词《清令》、《中国龙》制作歌曲作为清新思想的主题歌,大力推广并传唱,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力促使清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以清新企业文化构建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良好经营秩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企业是创造社会经济物质基础的主体,在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大力推广清新企业文化口号“真、诚、和、德,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实实在在规范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及风清气正、国富民强的局面。
(五)在国内、世界各国建立清新文化发展机构
首先在北京核心地段成立清新思想文化发展机构,将清新文化事业和产业结合发展。设立清新发展基金,接受社会各方财物捐赠,作为清新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保证。
第二步,世界各国建立分支机构。复制总部的管理经营模式,接受总部的监督管理,履行清新思想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使命。目前,国家在国外有496所孔子学院和757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儒家思想的一些传统观念在世界传播有其特定的局限性,不容易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同。但是清新思想是在儒家等传统哲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思想体系,也包含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清净仁爱”教义精华,更容易得到西方民众的喜爱和认可。清新思想可以依托孔子学院的渠道传播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将清新思想治国理念推广到全世界各国采用
清新无国界,清新思想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们要重现“万国朝拜,盛世长安”的景况,可以向世界各国政府推荐采用这一治国理念,让全人类受益,实现清新思想的终极目标。
 
六、清新思想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清新道
道教是在道学基础上建立的,儒学也称儒教,清新学基础上也可以建立清新教。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宗教是思想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传播方式,是把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的重要渠道。如果清新思想能够以宗教的形式在世界各地传播,或许更容易受到世界民众的认同和接受,以宗教信仰力和文化魅力实现世界大同,若这种愿景真的出现了,不就是先贤圣人世代梦寐以求的理想蓝图吗?
目前,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信徒分别有23亿、5亿、16亿,清新思想完全也可以像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宗教形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清新,给时代注入清流,也是建设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人性中的清新就像阳光空气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意味着公平正义与和谐共生。由此,清新,具有所有宗教的共性与普世价值,实现不同宗教之间相融互通,从而化解宗教的纷争。
清新道的产生是清新思想发展传播的必然。清新的普适性,决定了可以在全世界各国推广和应用。一种思想理念只有成为宗教,才可以传播百万年,为人类的恒久福祉做贡献。
(一)清新道的概念
清新道,以清新思想为基础信仰、借鉴道教的架构而创立的时代新宗教。清,从传统哲学思想儒释道提炼出来,广纳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清”的教义精华,是正派宗教共同追求的境界,所以说万教归“清”,四海一家。新,是创新。清新道建立在清新思想理论实践的基础上、集各宗教流派众长,推陈出新,自成一脉。
因此,清新道以一切优良宗教的最高境界“清”为宗旨,只有“清”才可以做到万教归一。她吸收其他宗教的优点,摒弃不科学、不利于人健康发展的因素,不断创新更加科学、人性的内涵和传播方式,形成公平公正的优良宗教思想体系,使千秋万代人类受益。
(二)清新道是道教的创新和发展
《道德经》中的“天得一以清”,意思是天得到道而清明。“一”代表的是“道”,即宇宙的根本原则和规律,简言之,天得“道”而实现“清”的状态,即“道”是形成“清”的基础条件。如果不遵循“道”,即原则和规律,则陷入“浊”的状态。
可见,清新必须时时在用、无所不用,蕴含朴素的辨证观。在中医领域讲究升清降浊,实现心神安定与气血能量循环通畅,是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同样,思想的“升清降浊”也是国家社会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是当今社会健康发展的灵丹妙药。
清新思想与道家养生理念有诸多共同点。清新思想引领优秀传统回归,这跟道家养生文化的返璞意境一致。清新思想提倡精神清风正气,个人磁场自然提升,可以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迎来机会和运气。人心正气天下和、清新太平百姓安。
总之,清新思想与道家优秀思想相融相通,也批评吸收了其他各派及新时代的优良基因,从而使清新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三)清新道的服饰和艺术
清新道的艺术借鉴道教,以九宫龙为标识,其他为补充,并加以改进。清新道的服装借鉴道教,颜色为绿色。发型借鉴道教,不留长发也可。清新道的神仙体系不借鉴道教,没有道教诸神。主要神仙为清新至尊、文殊菩萨、真爱神、九宫龙主人、九宫龙护法金刚等。神仙艺术形象可以改进和增加。
由于九宫龙是清新思想文化的标识符号,理所当然也成为清新道的标识符号。清新道与九宫龙相融。九宫龙书画、雕刻以及创始人、护教天师的古典形象给清新道的传播提供艺术形象支持,体现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也是清新理念的特征。以创始人的诗词《清令》制作歌曲作为清新道教歌。
(四)清新道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场所,万代流传
政府把清新道作为国教,以政策倡导的方式来推广宣扬。在国内、世界各国建立清新道宗教活动场所。在北京核心地段成立清新道宗教活动场所总部。接受社会各方财物捐赠。清新思想文化发展机构和宗教场所可以设在同一个地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新思想理论体系将会更丰富地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
张凡凡,诗人,思想学者,清新思想、文化创始人,九宫龙创始人,英美文学研究生毕业,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清新书画院执行院长等。多次在各种刊物、平台发表作品。在理论、文学、书画、音乐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从2005年1月至2018年11月,张凡凡组织举办了十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及各种形式清新文化活动,受到国内外政府官员、学者专家等广大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肯定她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融合方面的积极贡献。
上一篇:著名艺术家何梓溪国画作品选 下一篇:行者无疆:孙国远诗歌、摄影作品欣赏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