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专访诗人王奕涵:诗歌里有一个平行世界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4-02-21 阅读: 在线投稿

诗人简介:王奕涵,原名王礼梅,祖籍中国四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自幼热爱文学、艺术,体验过多国文化,现居中国北京,当过记者、编辑、管理过公益基金会。其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汉诗》等多种诗刊,先后荣获“孙自筠文学奖”“《青年诗人》2023年度十佳新锐诗人奖”等奖项,出版诗集《当我踏着格子阳光》。

何以走进诗歌的世界? 作者如是说:“诗歌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让我们有机会站在一个脱离了庸俗的时空去重新审视眼前这个世界。”

诗歌里有一个平行世界

——专访《当我踏着格子阳光》作者王奕涵

问:您好,王奕涵女士,首先要恭喜您的第一本诗集《当我踏着格子阳光》正式出版,请问书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答: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很荣幸可以分享一下我第一本诗集的诞生过程。书名其实来自我书中的一首小诗《逸夫馆的光》。我在后记里也提到了这点: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去清华逸夫馆写论文,坐在图书馆里,抬头看到玻璃天花板一格一格地,阳光静静地洒下来,那样的场景非常美妙,因此我写下了那首诗——“从玻璃屋顶透下来的阳光,一格一格,将安静的知识切割得整整齐齐,每天踏着格子阳光进馆的学子,自己成了光,也变成别人的光。”

问:您的专业是公共管理,为什么会选择出一本诗集?这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答:其实我从小就很喜欢写作,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写的文章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同班同学听,在写作领域,我也获得过不同类型的奖项。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出诗集也并不稀奇。还记得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我就会写一些小短句,当然,那并不能叫诗歌,但现在想来那应该可以算是诗歌的雏形。其实很早之前我认为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应该会是一本小说或是一部戏剧,没想到最先写出来的是一本诗集,这可能就是命运吧。

问:是有什么契机吗?我们留意到这本书收纳的诗歌是您在2022-2023年这两年时间里写出来的80首诗歌。

答:确实,2022年春节因为疫情原因我没有回家过年,那个春节我一个人在北京,心里感触特别多,写作灵感也特别旺,所以写下了第一首真正意义的诗歌《过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整个人的状态就像一台机器被调频到了创作模式,一个月里我就写下了30首诗歌,很不可思议。现在想想,可能身体里本来就有这样的基因,只是一直沉睡着,而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这个技能被外在的环境激发出来了。

问:虽然您写诗的时间非常短,但已经获得了一些奖项,比如您被《青年诗人》杂志评选为2023年度“十佳新锐诗人”,您认为自己作为新人为什么可以拿到这样的奖项?对于您来说,诗歌是什么?

答:首先我要非常感谢《青年诗人》对我的肯定,对我而言,这更像是一份鼓励,一份对于新人的鼓励。其实有很多很多非常优秀的诗人,他们写的诗歌都比我好,但这个奖对于新人来说,更像一种对创作精神的认可,也是一种对未来潜力的肯定,这极大地激励了我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美感、有意义的作品来。严格来说我并没有什么资格来评价诗歌,毕竟在这个领域我还是一个新人,我还需要向前辈们学习。非要问我心中的诗歌是什么,我认为——诗歌是隐藏在文字中的音乐,它本质上和其他文学形式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它可以及时表达人类的许多零碎的情感,比如一个感悟、一个思念、一个寄托、一个希望等等,这些情感真实存在又易逝,如果想把这些情感用戏剧或小说的形式来呈现,可能作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升华,但诗歌在这时候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它就像一个抓手,能把这些零碎的情感及时地一点一点地抓起来,因此诗歌也是可以疗愈人心的。我比较认同某位作家对诗歌的评价:诗歌是情感在读者心中的延伸。

问:您认为诗歌创作这件事需要天赋吗?还是可以通过技巧而习得?

答:我认为所有跟创作有关的事情,都需要天赋,你会发现很多人天生就不爱文字,看着文字就头疼,很难说这类人可以通过技巧的学习走进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技巧和实践不重要,对于有创作天赋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技巧的学习,没有坚持去实践,天赋会永远沉睡下去。在我看来,天赋占六成,技巧和坚持占四成。但它们都很重要。

问:我们注意到,这本诗集您是在国外出版的,为什么不选择在国内出版?

答:我觉得这也是老天爷帮我选择的。出版这本诗集的初衷是想在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前送自己一份礼物,因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上百首诗歌,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出一本诗集呢?然后我咨询了业内的朋友关于出版周期的问题,后来发现,如果选择在国内出版,很可能赶不上自己研究生毕业的时间,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在国外出版了。不过这本书以后或许还会考虑在国内再版,第二本书也应该会在国内出版。

问:您已经在准备第二本书的出版了?

答:是的,有第一本,就会有第二本,虽然我不是职业作家,但写作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至于第二本书是什么样的,先保密,呵呵。

问:我们关注到,您的这本诗集是双语版本,而且英文版也是您本人翻译的……

答:我知道您的意思,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凡当时我能找到更合适的诗歌翻译人员,我都不会亲自去翻译,因为我不是英语专业的,也从未翻译过任何文学作品,其实心里是没底的。但之所以最后选择亲自去翻译,一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会比作者本人更懂得诗歌本身想要表达的更深刻的意义;二是我的英文理论水平还不错,学习能力也很强,至少可以做一个尝试。事实上在我尝试着翻译完第一首诗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完成挑战。不过,虽然翻译完了全本,我相信在很多专业人士的眼里,有一些翻译肯定还是不够水平的,在这点上我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但我已经努力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也希望更多专业人士可以来和我交流,任何批评和建议都会让我变得更好,先谢谢大家的包容和理解。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我在双语创作的路上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问:为什么一定要翻译出英文版呢?

答:倒也不是说一定。这只是一种选择。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想我们学习英文的目的不仅是要学习国外的文化,更是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既然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学以致用,扩大文化的交流范围呢?其次,我也有不少国际朋友,我希望他们也能看懂我写下的文字。不管怎么说,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我也非常期待收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给予的阅读反馈,对我而言,那会是一种难得的成长。

问:被别人称为“诗人”的感觉如何?

答:说实话,很梦幻,有些不真实。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走进诗歌的世界,小时候我认为自己将来写下的第一本书可能是小说或是戏剧,没想到诗集却先出版了。但如果这是天意,我也不愿辜负这份美意。不过,我想“诗人”这个身份并不能定义我本人,我希望未来可以创作出更多类型的文学作品。

问:您认为诗歌可以带给人们什么?

答:不管是读诗还是写诗,我从未想过诗歌可以带给我什么。我只是单纯地去感受诗歌里的那个平行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美好的记忆得以永生,痛苦的记忆得以释怀,无数瞬间可以被定格,历史、当下和未来也得以交汇。所以,与其去思考诗歌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不如去好好感受那个平行世界,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体悟。

问:最后,您想对读者朋友们说些什么?

答: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你们选择了阅读我的作品,那是我的荣幸,真诚地感谢你们。不管你们对我的作品是赞美还是批评,我都要感谢你们付出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我知道自己的不足还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去感悟那个平行的世界。谢谢大家!

上一篇:元宵致李白邀请函 下一篇:元宵“李白”邀天下游客“诗奔”泸州函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