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孟宪明:重阳之源在河南南阳西峡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3-10-24 阅读: 在线投稿

孟宪明:重阳之源在河南南阳西峡

 

本网讯   10月23日重阳节,在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河南南阳西峡举办的“重阳宫里话重阳——重阳文化高峰论

坛上,民俗学家、河南省文学院一级作家孟宪明在演讲中明确指出:“重阳之源在河南南阳西峡”。论坛主持人、中国诗歌春晚文旅顾问、实战文旅策划运营行家郭敬称,观点鲜明,一语中的。

孟宪明以《重阳节的来历与文化内涵》进行了演讲,对重阳节的源流进行详细论述。他说,“阴阳”是中国古代久远的哲学意识,伏羲创制八卦的时代即已产生。“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之极。九月九日,二阳相叠,即为重阳。

重阳节至少起始于西汉时期,其作为节日的必有内容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相当明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东汉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云:九月九日,宜于长久,可以宴享高会。

梁吴均《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从以上所引来看,重阳节的主要内容为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长寿、禳灾(免死)。两汉以降,意义未之改。

   菊花酒者,药也;蓬饵(由蓬蒿制成的饼)者,有药力之饼也;佩茱萸者,符也;登高以出者,躲灾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巫术活动,并非是其乐融融、赐人长寿的好日子。登高必有呼,饮酒必有令,而红艳艳的茱萸果佩戴身上起的是辟邪祛灾的作用。那么,九九重阳,所辟为谁,所躲又为谁呢?

费长房的故事可为一小小的注脚:灾!

光天化日之下该有何灾?费长房没说。只说饮菊花酒、佩茱萸囊、离家登高即可禳解。事实上也真的禳解了。

   这是一个远古的信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本经训》云:“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尧时十日并出,后羿射落其九。这是远古时代极其重大的事情,噌吰的回声数千年从未停息。直到今天,民间仍有关于后羿射日的丰富传说。

《淮南子》和民间传说都没有提到射日的时间。或许后羿射落九日并不是一天所为。但射日必有时间,不管是一天或是一段。

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九为阳之极,九九为阳上之阳、极上之极。“九月九日”,“羿射九日”,两个“九日”,是何等的相似!这是一个让有着丰富联想能力的古人万分惊讶的日子。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每一个重叠的“阳”日都是有灾的日子。这些有灾的日子都演变成了后来的节日。可这些节日又有哪一个比这个“九月九日”更能引起联想、更让人恐惧!要是那九个被射落的太阳之魂重回大地作祟捣乱,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的日子不是就要重现了吗?不管射落九日的时间是不是九月九日,但人们心里的射日时间却是九月九日。古人质朴,他们决不敢坐以待毙,于是就行动起来,按照自己理解和把握的巫术方式,开始了积极的抗争:模拟后羿射落九日时的情景。

首先,他们要离开家园走到高处。为什么高能避灾?尧时不仅天上有十日并出,地上也有滔天的洪水,人们苦不堪言,只能躲在高处的洞里。高,使人熬过了艰难岁月,迎来了最后胜利。所以登高,既是躲灾,也是祈福。羿射九日,万民皆狂,奔走呼号,歌哭呐喊。那是当时的情景。所以,后世的九九登高必长啸、必歌吟、必呼喊,他们要用当年万民登高欢呼后羿射日的胜利之音来警告和恐吓可能作祟的“九日”之魂,让他们不敢露头不能作祟。至于后来文人雅士们的吟诗作赋,也属于“呼喊欢歌”的内容。臂戴茱萸,摹仿的或许是落日坠地时满目闪亮的火光。这飞溅的火光不就是太阳神死亡坠地时的鲜血吗?这是对“九日”之魂的震慑和吓唬。另外,鲜红的茱萸有着明显的药物功能,又有对人的保护作用。饮菊花酒,食蓬饵饼,表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重吃。节日食品,必具有这样两个功能,一是对此一节日主神施灾的禳解,一是对禳解者自身力量的增加。菊花、蓬蒿都是药,古人认为,九日落地,尸体化解,必有尸气所致的灾异,饮菊花酒食蓬饵饼,就是对重阳灾难的禳解。因为所饮所用均为美食,自然也增加了禳解人自身对于灾害的抵抗能力,这就又有了吉庆欢歌的意思。象征和隐喻,原本是巫术活动的基本方法。重阳所禳的太阳神又是离我们最近且最直观的神祗,所以人们的禳解活动内容也就相对要丰富许多。

从“重阳”到“重阳节”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这不仅有普遍的心理积淀和认识过程,而且还有着万民一致的传播过程。这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恐怕没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空演进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漫长的传播中,原本的意思常常被模糊掉,灾难的记忆渐渐变成节日的欢乐。西汉距十日并出的尧时,虽只有两千多年的时间,刘歆的记录已经是“令人长寿”,禳解灾难的意思只能是意会了。悠悠的岁月又走了两千年,关于远古重阳的记忆,只剩下片断的神话和游丝般的回声了。于是,九九登高的禳灾行为无觉中变成了健康的祈盼,越变越醇的菊花酒和菊花糕,真的能“令人长寿”了,就连那鲜红的山茱萸也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渐行渐远渐失原意的九九重阳,终于在1989年变成了取“久久长寿”之意的全国人民的幸福节日:老人节。

   如果我对九九重阳的神话学意义没有误释,那么,丹朱在四千年前筑于今天西峡境内的“重阳”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丹朱是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守德,好争讼,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女婿舜,把儿子安排在了“丹渊为诸侯。”丹渊就在今淅川县西丹水(今之鹳河)之北,秦朝时曾置丹水县。丹朱到了封地,立即做出好好过日子的姿态,他首先建好自己的住处丹朱城,并在城外建起“九重”天文台以测天象。做一方诸侯,保一方安宁,他还建关设隘,大兴土木。朱阳关、荆紫关都是那时的政绩。有价值的是,他在朱阳关和荆紫关中间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重阳”命名的居落:重阳。专家们考证,今天的重阳店就是故址。至于是一处军事要地抑或是祭天的所在,今天已不好确指。

亲历了十日并出痛苦经历的丹朱,对天象的灾异定有着刻骨铭心般的记忆,在此建起的重阳,应该说和太阳神的祈禳大有关系。联想到丹朱的“九重”天文台,说它是专为禳解可能出现的太阳神灾异而造也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的祈禳习俗有这样三个层次:对祖先的祭祀多为祈福,特点是有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禳灾则是随时随地进行,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灾来就什么时候禳解,什么地方灾来就什么地方禳解;节日恰介于二者之间,它是由禳灾而来的有具体时间但无准确地点的祭祀活动。所以,虽经千百年欢快的节日气氛所遮掩,我们仍能辨识它肇始之初的禳解信息。九九重阳可为节日之代表。

西峡多菊。丹泉山上有菊谷,也唤做甘谷。晋人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中专有记载。他说南阳有数任太守都用甘谷之水治疗风痹等疾病,每月送到衙中四十斛供饮用,病“皆得愈”。但终不能像谷中居民那样“大得益”[9]。郦县所辖即今西峡、内乡一带。菊水,也叫菊潭,专家考证在今西峡县丹水乡南。隋朝曾因此设置菊潭县。多菊、多茱萸,也就为重阳节的发生备好了禳灾祈福的神奇道具。

丹朱时的重阳,并非就一定是节日,但后世的重阳节确一定是从那时的“重阳”蜿蜒而至。如此,说重阳节起源于河南南阳西峡境内的重阳和重阳活动就是大有道理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可得出这样三点认识:重阳祈禳的是太阳神。重阳节俗模拟的是羿射九日的远古图景。重阳之源在河南南阳西峡。

论坛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钟振振以《古今诗歌中的重阳节》,西峡重阳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俊义以《重阳节与孝道文化圈,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原后裔屈金星以《从端阳到重阳——从屈原与南阳西峡渊源谈起》,郭敬以《今又重阳,西峡文旅复兴之路探索》,相关学者以《献给西峡重阳节的礼物——中华长寿果》进行演讲。相关演讲将整理后陆续发表。

著名诗人、学者曾凡华、赵立冬、刘小峰、王俊义、王金营等莅临论坛。

(周步 根据现场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孟宪明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文学作品20余部,影视剧本30余部,专著3部。作品数十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多卷本长篇小说《双筒望远镜》荣获中国第三届少儿读物“蒲公英奖”银奖。长篇小说《念书的孩子》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花儿与歌声》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2017年“中国好书”、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长篇小说《三十六声枪响》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部作品被译成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多种外文出版。

任编剧的电影五次荣获国际大奖:《新年真好》和《念书的孩子》、《念书的孩子2》分别获得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大荷花小荷花》获美国洛杉矶第十四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红剪花》获加拿大第五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剧本《金钗》荣获中国电影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

任编剧的电视剧五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小槐树》《红小豆绿小豆》《红剪花》《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2》分别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任编剧的36集电视剧《大国医》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专著《民间礼俗》、《民间服饰》、《图文老郑州》《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四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上一篇: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诗贺河南西峡重阳诗歌音乐会 下一篇:《悬针篆史诗四大乐章》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办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