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书画大观 > 名家推荐 > 文章内容

赵文卿作品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3-02-14 阅读: 在线投稿
 

赵文卿作品
 

母亲和她的手机

●赵文卿

娘活着的时候,买了一部手机。老年型,大字号的那种。娘年龄老,但思想不老。怎么解锁,怎样拨打,如何关机,没教几下,娘俨然成了熟手。

娘说,这比做衣、绣花简单多了。

有了手机,娘几乎没让闲着。每天忙活停当,坐下来,就掏出手机摆弄。摆弄几下,手就痒痒的,不由自主地把号拨了出去。没有目的,拨着谁是谁。

娘手机里存有我们姊妹六个的号。这六个号,就像六根线,娘攥在手心,随时拽拽这个,扽扽那个。拨通我时,也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家里那只羊下崽了,院里的石榴开花了,村里谁谁谁不在了,啰嗦完,最后总少不了提醒我少喝点酒,少吸点烟。我诺诺着。可过后,娘的话又成了耳旁风。有时,其实我就在酒场上,酒杯就端在手里,娘的电话来了。我睁着俩眼说瞎话,哄娘说在家正看电视哪。我大仗隔着手机,娘是闻不到我嘴里的酒气的。

一天,我醉得一塌糊涂,回家倒头便睡。我的手机响了。

是娘的号。

我说,娘,您、您干啥?大半夜的。

啥大半夜?天才刚黑。又喝酒了吧?没耳性!

没、没有啊!

没有?没有舌头咋打卷儿?

我只好老实交代,说只喝了一点点。娘闻不到我喝酒,娘能听到我喝酒。

明儿是你的生日。我怕你忘了,交代一声。

明儿我过生?我倒真的忘了。但我怕娘责怪,说,我记住呢!

记住就好。娘又交代,过生日蛋糕吃不吃是小事,捞面条一定要吃。还有今年是你本命年,别忘了腰里系一根红线绳,系了,消灾避邪,小鬼小判不敢缠磨你!

我有些不耐烦,说,娘,那都是些老黄历……我瞌睡了,您也睡吧!

说着,我连句问候娘的话都没有,就挂了电话。

谁知两个月后,娘竟突发脑出血,再也没有醒过来。小鬼小判把娘给缠磨走了。

入殓时,我把娘的手机,连同充电器一块儿装进了棺材。

又到了我的生日。

这天我没喝酒,我不能没耳性,再惹娘生气。我在等娘的电话,我想跟娘说说话,想再听听娘的唠叨。等到半夜,手机静静躺在我枕边,一直没有动静。等着,等着,我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手机坏了。没有信号,没有电量,摁键也摁不出一个数字来。这可咋办?娘打不通电话,岂不急坏了?

我一下子醒来,天已是蒙蒙亮了。赶紧摸手机,信号满格,电量满格,一摁按键,数字也活蹦乱跳地蹦了出来。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让我异常激动,心怦怦直跳。

1892255……我摁了娘的手机号码。“嘟——嘟——”,娘的手机竟然通了!但只“嘟”了两下,就不“嘟”了。我不甘心,又拨一次。“嘟——”,这次“嘟”了一声,接下来是语音提示——“您拨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请稍后再拨——”。

如此反复,电话那头都是那个女的提示音。

我纳闷,娘,您到底去了哪个服务区了呢?

 

 丝为媒

 赵文卿

编者按:嫘祖,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西陵,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本文讲述了嫘祖发明缫丝制衣、开创华夏服饰文明的艰难历程,以丝为媒,与轩辕黄帝相互倾慕并被立为正妃的故事。歌颂了嫘祖坚韧不拔、母仪天下的高贵品质。同时讲述了流传于西平的植桑养蚕、婚嫁等习俗;以及这些年西平人如何唱响“嫘祖”品牌,以丝为媒、以文化城的。

很古时候,咱这个地方叫西陵部落。说起来,那可是块风水宝地!西南面山峰肩挨着肩,长满稠密的山林,人拱进去不见日头;东北面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土地肥沃,河汊弯弯曲曲,鱼虾在水底乱窜,鹭鸶掠着水面一会儿飞,一会儿停。
  深山出俊鸟,深水藏蛟龙啊。那时候,咱们的祖先沾了山水灵气,出了个不了起的女子,她呀,就是嫘祖,后来嫁给了大名鼎鼎的轩辕黄帝。论起来,她该是咱们的老姑奶奶呢!
  嫘祖生在部落长家庭。那时咱西陵部落已经学会了播种五谷,使用农具耕作,可身上穿的还是树叶兽皮。嫘祖小时候也跟其他孩子一样,夏天光着身子在树上爬、地下滚,冬天用树叶干草暖身、树皮兽皮遮羞。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成熟,不要说女孩,就是大老爷们,你说整天光着个身子啥看?
  嫘祖十四五岁时,已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闺女。一天,她随父亲到西南山采果打猎。那时山上的野果多呀,满山遍野,红彤彤酸溜溜的。她蹦蹦跳跳,一边采一边吃,突然,在一片结满红桑葚的桑树林里,看见许多软乎乎白亮亮的东西。那东西有的结成片,有的结成嘟噜,像“吊死鬼”一样吊在树枝上,风一刮直晃荡。再仔细看,有许多白得透亮的小拇指粗细的虫子,趴在桑树叶上,嘴里还不停地吐出又细又白的丝来。——后来嫘祖才知道这种会吐丝的虫儿叫野蚕。
  嫘祖整天一闷心思,想找到一种能裹身子的东西,这回碰见了野蚕,就睁大了眼睛。她想,野蚕能吐丝结片,为啥人就不能用它来遮裹身子呢?这样一想,嫘祖激动得无心采摘野果了。她丢下手里的野果,摘下几片大的桑树叶,又小心采下一些蚕茧,像宝贝疙瘩似的包好,坐在山坡上等待父亲。
  等呀等呀,嫘祖不知不觉睡着了。她梦见许多蚕茧,抽出了许多丝线,又织出了许多锦缎。人们穿上这些锦缎,又柔软又结实,夏天可以蔽日遮羞,冬天可以保暖御寒,她扯上一件披在身上,一边旋转,一边咯咯地笑……
  嫘祖正自顾自笑嘞,有人把她推醒了,一抬头见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不解地问:“你刚才笑啥?树叶里包这些东西又有啥用?”嫘祖揉揉刚睡醒的眼睛,抿着嘴笑而不答。
  别看咱西陵部落地界不大,可开化较早。其他部落还是乱婚群住,只知母亲不知父亲时,咱西陵部落已开始废除这种风俗了。嫘祖是长女,从小乖巧伶俐,遇事又好动脑筋,深得父母喜爱。嫘祖不回答父亲,父亲也不多问,他知道女儿这个机灵鬼又有啥新鲜点子了。
  父亲记得,嫘祖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总是让大人在身上披树叶挂兽皮,她很有主见,自己偷偷找来兽骨,在石头上磨成锋利的骨针。有了骨针,又把野麻劈开取出麻丝,捻成细绳。凭借灵巧的双手,嫘祖把七零八碎的树叶、兽皮啥的,连在一起,缝制出了最早的衣裳!一时间,部落的其他人争相模仿。
  你想,这样的衣裳,零碎又笨重,披挂在身上也不能完全遮羞蔽体呀!
从西南山回来,嫘祖四门不出。她把带回的蚕茧剥开,抽出细丝,又把细丝缠绕在泥制的陀螺棍儿上。嫘祖学蜘蛛结网的办法,试着把这些丝织成片儿,又用骨针缝成真正的衣裳。“世上没难事,就怕缠磨头”啊,咱们现在谁也想不出,当时嫘祖作的难,可她还是把第一片锦缎织成了,并且缝出了第一件象模象样的衣裳!
  织锦和缝衣裳需要很多蚕茧。嫘祖和父亲一起多次上西南山,挑了几箩筐品种野蚕带回,又挖回成捆的桑树苗,栽种在部落周围。种的桑树苗容易成活,保住这些野蚕可不容易。秋冬时候,气温低,蚕结茧成蛹,蛹变蚕蛾拱出茧壳,蚕蛾附在秫杆上繁出蚕籽,蚕籽来年春天又孵出蚕娃儿。一开始,嫘祖并不懂得蚕的繁殖规律,蚕籽经常被冻死。通过很长时间观察和摸索,一到冬天,嫘祖就把蚕籽放到温暖的地方保存,开春把蚕籽放到贴身处,暖出小蚕来。现在咱们喂的家蚕,都是嫘祖那时好不容易驯养出来的!
  嫘祖这人聪明又善良,她可不会“藏奸”。学会了植桑养蚕,又掌握了织锦缝衣的本领,就手把手教部落的其他人。那时咱西陵部落,男人采桑,女人养蚕,家家户户剥茧缫丝织锦缎。有了锦缎,就有了蔽体的衣裳,有了衣裳,西陵人就惹得其他部落高看几眼,纷纷来咱这里取经。这中间,就包括西陵部落往北强大的轩辕部落。
  话又说回来,别看他们轩辕部落厉害,有一样他们比不上咱们。咱们穿的啥?丝绸锦缎做的衣裳!他们呢,挂的还是什物郎当的树叶兽皮!轩辕黄帝听说后,就一心想到咱这里看看衣裳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见见会做衣裳的嫘祖姑娘长得啥模样。
  那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轩辕黄帝带领几个随从,披开杂草荆棘,走了三天三夜,来到咱这里。进入西陵地界,轩辕黄帝就感到与他们哪里不一样。人人穿的是长袍短褂,没有一人光着膀臂,见人作揖施礼,很有路数。经过打听,轩辕黄帝和嫘祖见了第一回面。
  见到嫘祖,看到她合身得体的衣裳和美丽的容貌,尤其红桑葚点抹的朱唇,轩辕黄帝再看看自己的穿戴,脸红到了脖子根儿。嫘祖呢,偷看了面前这个小伙子一眼,见他面色黑红,额头突出,身材高大魁梧,不像是等闲之辈,内心就暗暗欢喜。嫘祖和轩辕皇帝俩人单独“拍话”,这一拍就拍了三天三夜,谁也不感到瞌睡。轩辕黄帝要回去了,嫘祖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西陵亭那个地方。最后,嫘祖拿出自己织的一条丝巾送给轩辕黄帝,当做定情之物。现在在咱西平西部一带,男女相亲还流传着这种古老方式,叫做“换表记”、“换手巾”。不信你可以去打听打听。
  不久,轩辕黄帝把嫘祖迎娶到轩辕部落,立嫘祖为正妃,教天下人种桑养蚕,织锦缝衣裳。除了这,嫘祖还辅助黄帝治理天下,制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和法令,使天下人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快活日子。
逮住这机会,俺再闲话几句。
  衣食住行“衣”为先。嫘祖教人做衣穿衣,让人不再露胳膊露肉,给人类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作为西陵后人,俺觉得脸上沾了很大光。
  在西平,在嫘祖的故乡,扳指头数数,有不少习俗,有不少土话,还有不少器物、用具,到现在还有那时的一些影子呢。“新媳妇三天回门”、“麦梢黄,瞧老丈母娘”这些婚俗;三月初六唱大戏、敬蚕神,“蚕不养两茬”这些规矩;“男采桑,女养蚕,四十五天就见钱”这些顺口溜;吕墟出土的石纺锤、骨针和现在老婆儿还使用的缠线的陀螺这些东西,你说能是谁凭空捏造出来的?
  俺想,根是根,梢是梢,啥事儿没有根会有梢?
  俺又想,咱是嫘祖老姑奶奶的娘家人,咱该做些啥哩?说咱这里是嫘祖的故乡,说咱要打出“嫘祖文化品牌”,俺觉得这点子不错。事实上,这些年西平人还真没给咱老姑奶奶丢脸。“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国字号品牌、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的成功召开、一年一度的“嫘祖拜祖大典”、嫘祖文化苑和嫘祖海棠园的雄伟壮阔、嫘祖服装城的崛起,等等,无不彰显着“嫘祖”符号。丝为媒,成就了嫘祖和轩辕黄帝的旷古姻缘;如今,丝为媒勾连东西,在丝绸之路原点,必将成就西平乃至天中之辉煌!  
  站在古老的西陵大地,俺遥想,说不定咱们的嫘祖老姑奶奶手摇芭蕉扇,坐在念祖湖畔的大桑树底下,正远远地看着咱们,笑得合不拢嘴呢!



 

 

 根冰棒
●赵文卿

 

 

 

我十几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冰棒为何物。
  那天,我和娘一起到街上赶集。天很热,卖罢鸡蛋称点盐后,我和娘准备回家,正巧碰见也到街上赶集的大舅。大舅和娘说会儿话后,见我热得满头大汗,就到一个用棉被包得很严实的木箱前,给我们娘俩买了两根冰棒。

在我的想象中,冰棒应该像冬天屋檐下挂的长流冰一样,待大舅把冰棒递到我手上时,才知道与我想象的相去甚远,原来只是带四棱的长形冰块。那时我想,明明是冰块,为啥叫“棒”呢?大舅一下子买两个冰棒,那意思是让我吃一个娘吃一个。我不知滋味地把我的一个吮吸掉后,娘却没舍得吃另一个。娘说,夏天也有冰,这东西怪稀罕的,拿回去叫你弟弟、妹妹也尝尝。

这么一个稀罕物咋带回去呢?娘想了个主意,买个西瓜,让卖瓜人在西瓜上挖了一个小洞,将冰棒塞进去,然后又将挖出的那一小块西瓜补到洞口上。娘认为让冰棒藏到瓜肚子里面,就不会化了。
  街离家有二三里路。一路上我满头大汗抱着西瓜,用手紧紧捂着西瓜开口处,一心想着赶快到家,杀开西瓜取出冰棒吃。

终于到家了,娘不放心藏在瓜肚子里面的那个稀罕物还在不在,就把补洞口的那一小块西瓜撬开,这一撬开不当紧,我们娘俩都傻了眼:哪还见冰棒的影子,瓜洞里只有一汪水和一个小竹棍棍!弟弟、妹妹都出去玩去了,娘说,你赶紧把冰棒水喝了吧,怪可惜的。我就搬起西瓜,嘴对小洞猛喝了几口。嗬,还真凉甜解渴!我一口气喝完,娘只在一旁看我贪婪的样子。
  现在想想,那时我咋就没想起让娘也尝一口呢?

作者:赵文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篇:王长征书法在美国杜邦2023春季拍卖以11.5万元成交 下一篇:王长征诗集《穿过薄薄的世界》郑州分享会成功举办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