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书画大观 > 作品展示 > 文章内容

好书荐读:王长征《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7-08-22 阅读: 在线投稿

老字号是商品质量的保证,也是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北京市西城区近30家涉及各个行业的老字号传承故事,如鹤年堂、全聚德、六必居、天福号、砂锅居等。这些老字号见证了北京市西城区的社会历史进程,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属于它们自己的身影。

本书在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化立项出版,作家王长征前后采访了近千位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企业董事长、大学教授、图书管理员,老字号技艺大师所完成一本科普老字号故事书搜集近百万字。然后经过一年的时间构思、提炼所作而成,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本书一别以往学术研究问题,以趣味性、可读性、真实性为依据,在全国图书城一经上架就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17年春季北京地区畅销书排行榜。

其一,《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的故事均有出处。看得出来,本书的作者在材料的搜集上是下了功夫的。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的是,本书所讲的故事,对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当时的民风民俗等等,都做了非常具体翔实的交代。比如写"茶汤李"的故事,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茶汤的来历和做法上,而是寻根溯源,讲了"燕王扫北"时,燕王朱棣和一个门伺老兵的故事。从这个感人的故事里,我们不但知道了茶汤是怎么来的,而且也感悟到传了500多年的李氏茶汤里浓浓的人情味儿。

其二,《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的故事不求奇,讲求的是一个"新"字。这些年,一些老字号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老字号的一些传奇故事,甚至写进商业广告之中,老百姓已经耳熟能详。本书的编写初衷就是力求出新,老字号的那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几乎都没有纳入书写之列。

细细品读本书,确实能感受到故事的新意。一是叙述的形式新,二是故事的内容新。比如王致和臭豆腐的故事,一般人都知道王致和是由于科举考试没有中第而滞留在京城,因为做的豆腐放得变了质,意外地发明了臭豆腐。但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种坊间传闻上,而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详细地讲述了王致和的科举考试经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诠释了臭豆腐的来历。其中许多故事我还是第1次看到,例如他在考试中以臭豆腐入诗,以及后来科举中第,在铁岭当过县令,后升任卫辉知府等等,都是鲜为人知的。

其三,《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并没有拘泥于史料或民间传说,不是只讲老故事,而是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融入其中,显得鲜活生动,让人看了动情动容。比如年糕钱与他的"秀才"粉丝的故事,就写了钱氏年糕的传承人钱宝文与郭书生的几段情谊,借助郭书生的竹枝词,将年糕钱的特点及钱氏老家儿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读之,入情入理,不觉生硬死板,而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从文献的角度说,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还是有区别的,在这一点上,《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把握得比较到位。从中也可以看到编者和作者行文的严谨。当然,从这点上,也能看出本书的价值。

王长征,安徽省界首市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作家,北京西城签约作家,《中华风》杂志执行主编。

先后被聘为《企业研究》杂志专栏记者、CCTV法制在线特邀评论员、好德和谐文化慈善基金副理事长、北京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爱心使者、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岳飞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学雷锋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在北京采访过近百位国企央企董事长及文化界名人,包括多位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兰亭奖得主。在海内外《中国作家》《星星》《新大陆诗刊》《北方作家》《安徽文学》等数百家刊物发表各类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诗文集《心向未来》《幸福不期而遇》《飘在北京》等多部。荣获"《百花园》2015年度最佳优秀作品提名奖""上海第三届"中国龙文学奖"小说奖""首届刘邦诗歌奖提名奖""阜阳市第三届中篇小说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精彩书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21岁的燕王朱棣奉命就藩镇守燕京,即以前的元大都。作为当时蒙古人的"邻居",朱棣所统帅的军队不断同蒙古骑兵发生摩擦。当时的北元,虽然辉煌不再,但是骑兵依然不容忽视,经常闯入明朝边境烧杀抢掠。明军却对此束手无策。于是两军经常是边谈判边打仗,谈不拢就打,打累了再谈。为了能够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朱元璋派燕王朱棣领重兵与之决战。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天气奇寒。在做好保密工作以后,燕王朱棣带领明军悄悄向北进发了。因乃儿不花驻军远在北漠,明军此行路途遥远,加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行军异常艰难。

对朱棣来说,战争存在的主要困难不是打击敌人,而是找到敌军主力。元朝自从被朱元璋推翻以后,蒙古铁骑再无百年前的雄风,面对明朝的骑兵往往一触即溃,仓皇而逃。他们自古有着游牧的习惯,常年居无定所。军队一旦被打散,会出现很多游兵散勇同大明军队打游击。这些散军经常骚扰边境,抢一把就跑,令明朝守将们非常头疼。

朱棣深知要想一举歼灭敌军,夺取北元政权,必须先找到他们的巢穴。所以,他并未急于贸然进军,而是一次次派出轻骑四处侦查敌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骑兵们两个多月的四处侦查、仔细探访,终于找到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所在的确切位置。当时的北元军队几乎全部掌握在乃儿不花手中,找到他就等于找到了北元军队的主力。

明军一连走了几天,忽然天降大雪,漫天雪花团团飞舞,不多时天地间便茫茫一片银白。明军士气开始有所低落。兵贵神速,若不继续行军,恐怕会走露风声,万一乃儿不花得到消息再次脱逃,岂不是前功尽弃?天渐渐地黑了,风雪之夜行军困难重重,不少将士又冷又饿,不禁牢骚满腹,纷纷前来进言,要求停止进军。

朱棣想到已行军数百里,将士们疲惫不堪,一旦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势必延误时间,到时将士们肯定更加不愿意继续行军。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朱棣立即召开军事紧急会议。

会议的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大多数将领都要求停军休息。正在这时,军帐外有一位门侍大声叫嚷求见,说他有一个好主意。很多将领十分恼怒,军事会议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闯进来的,一位普通士兵胡乱插嘴是触犯军纪的。朱棣闻言,不禁皱了皱眉头。

"元帅所愁的不过是造饭费时,恐怕贻误战机,小人倒有一个两不误的好主意。"这位士兵说道。

"大胆,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一名将军呵斥道。说迟时那时快,立刻有兵士冲过来将其擒拿。

"且慢--"燕王朱棣一声断喝。虽然这位士兵有些越礼,但他若是能想出好主意,倒也是大功一件。朱棣见来者是位老兵,想到他一定拥有很多打仗经验,或许会有什么好主意。

"做饭炒菜确实耗时久,但是有些食物却简单方便。"这位老兵娓娓道来,"前些年下官曾随军同蒙古军队打仗,发现蒙古人吃饭很快。后来知道他们只要将开水煮开,切开薄肉片在开水里涮一涮就可以捞着吃。再有就是他们把面用牛骨髓油炒熟了用开水一冲,立马就能食用。这样做饭方便快捷,很适合行军打仗使用。"

"生肉片不曾齐备,牛骨髓炒面又上哪里去找!"一位将领怒气冲冲,"有炒面的功夫我们也能做好饭了!"

"生肉片没有,但我们携带有干粮。另外我从蒙古鞑子的牛骨髓面得到启发,在军营中多次琢磨,发现磨好的糜子面也可以直接冲熟,只要略加一些佐料、油盐或糖浆,就是一份非常美味的食物,时间比蒸馒头蒸米饭快多了!"

序言:

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老字号,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北京的老字号比其他城市多。从商业部已经挂牌的老字号数量来看,北京几乎占到了全同老字号的三分之一,而北京西城的老字号,又占到了北京老字号的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老字号对北京、对西城的重要。

老字号之所以金贵,就在于一个"老"字。"老",就意味着字号的历史长,传承的时间久远。时间一长,必然故事和轶闻就多。所以,几乎每个老字号,都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流传于民间。

毫无疑问,挖掘和整理老字号的故事,是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北京西城在开展老字号谱系研究时,将组织专人搜集整理出版《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此举可谓高屋建瓴,画龙点睛。

算起来,我从事老字号的研究有30多年了。早在1983年,我在北京市委商贸部工作时,商业部门恢复老字号,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老字号。后来我在《北京晚报》当记者,又挖掘、抢救了许多老字号的故事并发表了相关报道及文章。对北京的老字号,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正因为如此,我深知老字号的故事是比较难写的。

为什么老字号的故事难写?

首先,老字号的故事不能现编或瞎编,一定要有根有据。这就难了。因为一般的老字号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时间久远,有许多故事,它的传人也未必知道。

其次,许多老字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变为公私合营。由私营变为"国营"后,人们对合营之前的情况知之甚少,后来的职工对这些也不太关心,加上许多老字号几乎没有保留下什么历史材料,而公私合营前在老字号学徒、上柜的老职工相继作古,所以搜集整理老字号故事的素材有相当大的难度。

我之所以谈这些,主要是想说明整理和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有多么的不容易。从本书的体量和内容来看,他们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对老字号的关注,市面上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老字号方面的书。其中,有关老字号故事类的书,我也看到过一些,但是总感觉这些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肤浅。显然书的作者没有深入到老字号企业内部做扎实的采访,而只是对现成的材料东抄西抄拼凑出来。这些书也许当时能惹惹眼,热闹一下,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相较而言,本书起码有三点是以前写老字号故事的书所鲜见的。

其一,这本书的故事均有出处。看得出来,本书的作者在材料的搜集上是下了功夫的。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的是,本书所讲的故事,对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当时的民风民俗等等,都做了非常具体翔实的交代。比如写"茶汤李"的故事,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茶汤的来历和做法上,而是寻根溯源,讲了"燕王扫北"时,燕王朱棣和一个门伺老兵的故事。从这个感人的故事里,我们不但知道了茶汤是怎么来的,而且也感悟到传了500多年的李氏茶汤里浓浓的人情味儿。

其二,本书的故事不求奇,讲求的是一个"新"字。这些年,一些老字号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老字号的一些传奇故事,甚至写进商业广告之中,老百姓已经耳熟能详。本书的编写初衷就是力求出新,老字号的那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几乎都没有纳入书写之列。

细细品读本书,确实能感受到故事的新意。一是叙述的形式新,二是故事的内容新。比如王致和臭豆腐的故事,一般人都知道王致和是由于科举考试没有中第而滞留在京城,因为做的豆腐放得变了质,意外地发明了臭豆腐。但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种坊间传闻上,而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详细地讲述了王致和的科举考试经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诠释了臭豆腐的来历。其中许多故事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例如他在考试中以臭豆腐入诗,以及后来科举中第,在铁岭当过县令,后升任卫辉知府等等,都是鲜为人知的。

其三,本书并没有拘泥于史料或民间传说,不是只讲老故事,而是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融入其中,显得鲜活生动,让人看了动情动容。比如年糕钱与他的"秀才"粉丝的故事,就写了钱氏年糕的传承人钱宝文与郭书生的几段情谊,借助郭书生的竹枝词,将年糕钱的特点及钱氏老家儿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读之,入情入理,不觉生硬死板,而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从文献的角度说,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还是有区别的,在这一点上,本书把握得比较到位。从中也可以看到编者和作者行文的严谨。当然,从这点上,也能看出这本书的价值。

有道是好茶不怕细品。一本书有没有味道,或者说有什么味道,您得仔细咂摸。但愿您能在这本书中,咂摸出西城老字号文化的味道来。以上是为序。

上一篇: 武玉仓诗歌作品 下一篇:好书荐读:王长征《心向未来》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