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财富网移动版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了迎接世界阅读日,2025年4月17日,“烟花三月来诗奔”——《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风入松书店举行。本次活动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策划主办,吸引了诗人、学者、留学生及诗歌爱好者近五十人齐聚一堂,共赏诗韵,探讨当代域外诗创作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味。

研讨会会场

以诗会友:跨国界文学盛宴启幕

风入松书店负责人若白致欢迎辞说:“风入松书店作为中国首家民营书店,历经28年浮沉,于2024年以公益文化空间身份焕新重启,成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文化地标。将来我们会举办更多诗歌活动,打造最诗意书店。”

若白

研讨会以《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第一辑)发布为核心,该丛书由诗人北塔主编、澳大利亚先驱出版社出版,涵盖阿诺阿布的《小普罗米修斯》、北塔的《解域》、刘剑的《域外蛩声》、王桂林的《移动的门槛》、赵剑华的《随风辽阔》、之道的《咖啡园》六部诗集,展现中国诗人行走世界的诗意哲思。

《中国当代域外诗》(第一辑)

活动由文学博士孙凡迪、韩国学子林婷恩共同主持。丛书作者刘剑、之道、北塔、赵剑华,以及路文彬、汪剑钊、赵智、周占林、周步、刘雅阁、邵建国等京城知名学者、媒体人悉数到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师生及十余国留学生亦参与其中,共筑跨文化诗坛盛事。

主持人孙凡迪

主持人林婷恩(韩国)

诗声共鸣:朗诵与对话交织

在诗歌朗诵环节中,刘雅阁、杨晶雅、李佩妮、穹鸟等朗诵者以声传情,演绎《域外蛩声》《解域》《咖啡园》和《随风辽阔》等诗集里的作品,展现域外诗的语音张力与情感深度。

人人文学网栏目主编刘雅阁

杨晶雅

李佩妮

穹鸟

创作分享环节,四位诗人袒露心迹

诗人学者们围绕“域外写作”展开深度研讨,指出该丛书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新范式。

作为丛书主编,北塔强调域外诗“既扎根本土,又超越地域”的精神内核;他说:“这是一场有底气的分享会,底气来自文本——一套六本的丛书还是颇具规模的。这是一场有深度的交流会,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专业人士就文本进行细致交流。这是一场有历史意义的研讨会。关于当代域外诗的写作与总结,这套书是至今分量最重的一次出版行为,我们在自觉主动地创造历史。域外诗的历史很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的刘细君公主在西域写的《悲愁歌》。当代域外诗这个概念则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其标准有两条:1,作者必须亲身在外国。2,作品必须有关他在外国的所见所闻。当代中国至少有一百位诗人写作域外诗,作品可能成千上万,亟待我们做更多的整理出版。域外诗是诗,域外只是题材;我历来反对题材优劣论或主题决定论。域外诗更可能是诗,因为我们在域外,会有更多的意外,会更容易发生思想的外遇,会有更奇异的灵感、更丰沛的情感、更新鲜的感受。域外诗写作更是一种思想自我解放的行为,是对原来的固有思想空间的一种突围;我借用德勒兹的哲学术语,称之为‘解域’。许许多多人的人生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理想还要加一句:行万里路,成一卷书。这次我的域外诗集子《解域》的出版算是在现阶段实现了我的这一理想。20多年来,我比较多地出访,同时勠力于创作、编辑、研究、推广域外诗。在赵智、赵剑华、刘剑、王桂林等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我主编出版了多部域外诗专著:《马丘比丘之外——中国诗人写拉美》,《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等。我都写了序言,有的还比较长。我还写了多篇域外诗研究的文章,尤其是关于古代的,比如《现存最早的域外诗杰作:东汉蔡文姬始创的《胡笳十八拍》《<瀛州竹枝词>所写非日本,而是崇明》等等。《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出版于春节前夕,由澳大利亚的先驱出版社整体推出。其中我个人的诗集《解域》的发布研讨会已经在春节期间在我的老家苏州举办过。整套书的发布会则这次是首次。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诗人比较自由地出国访问、旅行、写作,加入到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阵营里来。接下来我们马上要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第二辑。我也希望有更多学者加入到当代域外诗研究的队伍里来。将来,我还计划编辑出版《中国域外诗论集》。”

诗人北塔

刘剑以“行走即诗”概括其跨越欧亚的创作灵感;之道从媒体人视角探讨诗歌的跨文化传播。

诗人刘剑

诗人之道

赵剑华则分享《恒河》《红树林》等诗的异域见闻与人文关怀。

诗人赵剑华

著名学者、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路文彬提出,域外写作是一种“解域化”实践。诗人通过身体力行的异域体验,打破主客二元对立的观看模式,转而以“听觉”与“触觉”重构与世界的联系。这种写作呼应了德勒兹的“解域”理论,既是对西方殖民视角的消解,也是对东方“赤子之心”文化传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