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24 22:51 来源:未知 作者:文化财富网 点击:次
为了迎接世界阅读日,2025年4月17日,“烟花三月来诗奔”——《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风入松书店举行。本次活动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策划主办,吸引了诗人、学者、留学生及诗歌爱好者近五十人齐聚一堂,共赏诗韵,探讨当代域外诗创作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味。
以诗会友:跨国界文学盛宴启幕 风入松书店负责人若白致欢迎辞说:“风入松书店作为中国首家民营书店,历经28年浮沉,于2024年以公益文化空间身份焕新重启,成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文化地标。将来我们会举办更多诗歌活动,打造最诗意书店。”
若白
研讨会以《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第一辑)发布为核心,该丛书由诗人北塔主编、澳大利亚先驱出版社出版,涵盖阿诺阿布的《小普罗米修斯》、北塔的《解域》、刘剑的《域外蛩声》、王桂林的《移动的门槛》、赵剑华的《随风辽阔》、之道的《咖啡园》六部诗集,展现中国诗人行走世界的诗意哲思。
《中国当代域外诗》(第一辑)
活动由文学博士孙凡迪、韩国学子林婷恩共同主持。丛书作者刘剑、之道、北塔、赵剑华,以及路文彬、汪剑钊、赵智、周占林、周步、刘雅阁、邵建国等京城知名学者、媒体人悉数到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师生及十余国留学生亦参与其中,共筑跨文化诗坛盛事。
主持人林婷恩(韩国) 诗声共鸣:朗诵与对话交织 在诗歌朗诵环节中,刘雅阁、杨晶雅、李佩妮、穹鸟等朗诵者以声传情,演绎《域外蛩声》《解域》《咖啡园》和《随风辽阔》等诗集里的作品,展现域外诗的语音张力与情感深度。
创作分享环节,四位诗人袒露心迹
诗人学者们围绕“域外写作”展开深度研讨,指出该丛书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新范式。
诗人北塔 刘剑以“行走即诗”概括其跨越欧亚的创作灵感;之道从媒体人视角探讨诗歌的跨文化传播。
赵剑华则分享《恒河》《红树林》等诗的异域见闻与人文关怀。
诗人赵剑华
路文彬教授
中诗网总编辑、诗人周占林说:“《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呈现异域风情,更在于通过诗歌促进不同文化间人们的交流与理解。诗人在全球意识与家国情怀间寻得平衡,使作品既有国际视野,又具本土关怀。这套诗丛为中国当代域外诗的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值得深入品鉴。”
中诗网总编周占林
中国旅游文化网主编、诗人周步说:“我读到的最早的域外诗歌应该是汉朝和亲公主刘细君等写的,符合北塔所说的‘踏足域外、书写域外’这个要求。这些诗歌大都写在河西走廊往西的新疆和内蒙古往北的更遥远的塞外。差异化的思想认知、陌生化的言语词汇、强烈的情感碰撞使域外诗与众不同,也为之后的戍边将士的诗歌写作打下了基础。到了唐朝的时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益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他们基本都到过域外。他们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为唐诗的高标挺起了半壁江山。西域有一个地方叫龟兹,那里的人们擅长乐舞。龟兹乐舞传入河西走廊,才有了后来的《甘州大曲》《霓虹羽衣舞》等等。《甘州乐》《凉州乐》是唐朝宫廷十大曲艺中的主要乐舞。所以说,域外诗歌的写作,为中国诗歌的多样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重要元素。今天域外诗的创作,同样会为中国诗歌注入新的元素。”
中国旅游文化网主编周步
人人文学网栏目主编、诗人刘雅阁女士说:“《中国当代域外诗》,正像这套丛书主编北塔先生说得那样,诗歌第一,域外第二。我非常赞赏主编对诗歌文本高质量的把控和严选,这涉及到这套诗选的核心价值。写作即是区分。既然‘域’限制了诗歌内容的边界,与其他诗歌作出了区分。每位作者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语音语调以及视角和体验,确立了诗人与诗人之间的边界。一套域外诗丛书,即见树木又见森林;自成一体,和而不同。可以想见这套丛书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未来。预祝丛书第二辑、第三辑顺利推出。”
中国散文网总编邵建国
全球回响:留学生共话诗意共鸣
活动特设外国留学生分享环节,来自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十余国青年学子结合自身文化背景解读诗作。印度学生卡俊妍解析北塔《在帝国的夕阳下想你》,探讨爱与死的诗意映照;俄罗斯学生鹿次郎解读刘剑的《贝加尔湖》;亚美尼亚留学生苏珊娜解读赵剑华《红树林》;日本学生髙田敬基从北塔《福冈:天满宫杂感》中体悟东亚文化纽带。多元视角的碰撞,彰显诗歌超越语言与国界的共情力量。
以诗为媒:共探文学未来 闭幕环节,活动尾声,作家签名赠书,吸引读者互动,为这场诗意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赵剑华为读者签名
主持人、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新闻30分》天气主播,北京语言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孙凡迪最后总结说:“诗歌,可以说是我最初和最后的爱。天气是现实生活和文学世界最常见的起兴,阴晴冷暖是一种大气的情绪表达,而诗歌是人和自然的能量交换,是一次牵手、一种唤醒亦是一轮触发,越是域外的越属于内心,我正是以回忆的状态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又是在对希望的渴盼中安居在回忆的家园。如全球同此凉热的气候,诗歌中的爱与自由是跨越国界的,而“域外”的张力,恰是源自心灵核心圈的震颤。诗句下铺展着彼岸、你的好天气,诗句上张扬着此时、我的贫瘠和荣华。你在繁华的春风里写了这句诗,我在地球这边的秋天里,捡起一片落叶,感受到了时空发酵中幸福的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