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晚8点到9点。王长征带你一起走进青年人的诗歌之路。
之前有人问,什么叫诗人?从字面上来说诗人就是诗歌创作者,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不妨先谈一谈什么是诗?
“诗”这个字很好理解,就是由“言”和“寺”两个字组成的,可以理解为寺庙之言,通俗地讲,是“具有禅意的话”。
诗跟其他文学题材相比,具有“意境”和“意蕴”的特征,“蕴”有“隐藏的意思”,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蕴藏在诗句之中,“字面上没有讲出来,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为“诗”。
我们也可以说“诗是读者对作者说出的话,在自我内心的发展”。诗不一定是专业从业者所独有的。有人说,“诗是凡人自身出入生死的本相”。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诗人,都具备成为诗人的条件。
环视一下当下诗坛,写古诗词和写新诗的人共同繁荣。古诗词从《诗三百》开始,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到唐朝达到顶峰。唐诗并不是拔地而起,而是经过诗人们千百年的不断探索,经过一段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漫长历程之后才爆发出来的。
每个时代诗都有其创造、发展与变化,烙下了时代的印记,也与诗人们的成长有关。《诗三百》注重纪实性,呈现出直面社会人生的精神倾向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追求。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骚”,注重表达独立人格与内在心灵。
汉代时,由于儒家出现,诗被缩小范围,限制在特定的政治伦理道德之中,很少出现名诗人,反而是“乐府诗”这种民歌以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现实而影响深远,具有自己的诗歌美学特征。到了东汉,古诗词中诗人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开始有所变化。
从建安风骨到两晋,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诗人们大都经历过乱离,对安定的社会生活有所渴望,诗风也跟着转变,先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建安集团很多诗人都生活在官宦之家),后来出现了追求个人心灵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诗歌流派(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等),这是因为政治的变化,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