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书画大观 > 名家推荐 > 文章内容

如椽巨笔绘华魂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2-07-22 阅读: 在线投稿

如椽巨笔绘华魂

——《中华体育图》诗书画长卷策划创作记实

引子

记者郑姣  薛刚

        2012年7月23日,中国北京恢弘的鸟巢西侧国家会议中心。

        随着一幅长近50米的中华体育图长卷徐徐展开,夸父追日,莽原纵马,少林武术……五环照耀的图画跃入眼帘。

        是谁创作的鸿篇巨制?让我们从头说起……

        为梦想找魂

        赵开雷心中很早就有一个梦:借助2012年奥运会向世界辐射中国文化。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从何处下手?一时让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画家陷入了沉思。

        同样沉思的还有文化策划人屈金星。原来借着奥运会弘扬博大的中华文化一直是屈金星内心深处酝酿已久的夙愿。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屈金星就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大书特书的当数他和于洪英一起策划的向奥运圣火传递的134个城市送“福”和向出席2008年奥运会的100个国家的总统、元首、政府首脑送“福”。

        北京奥运会渐渐远去,伦敦奥运会日渐临近。借助奥运会辐射中国文化的夙愿一直激荡着他的心。屈金星认真分析,虽然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但很难国际化,而绘画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最终屈金星决定选择中国绘画表现中国文化。

        由谁来作画?

        屈金星陷入了沉思。他在为自己的梦想找魂。

        当浸透着赵开雷血与泪的《中国帝王图》画卷展现在屈金星面前时,屈金星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精神洗礼,整个画卷用画家特有的精、气、神浇铸了历史可视性的一道笔底长城。这个画幅清晰地告诉屈金星:“这是中华民族的根,这是炎黄子孙的魂。”从画中能读到赵开雷爱史并且懂史。正是对中国历史的独特感悟,加上他的才气和智慧,才营造出这幅画卷特有的意境。

        可以说找到赵开雷这位中国著名历史题材画家大师,才使屈金星真正找到了驶向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方向。

        赵开雷曾对屈金星说:“我是中国画坛的长跑健将,我用10年时间扎根中国历史,画出了《中国帝王图》。我还要用我一生的时间,扎根到中国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用笔和纸,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进行展示,以此来报答生我养我的祖国母亲,生我养我的黄河黄土。”拳拳之心情透纸背!!赤子之情盈泪啼血!!

        是啊,他也在做一个博大的梦,这个梦与屈金星的梦不谋而合。

        如果说是赵开雷的才气和作品打动了屈金星,让他看到了进军2012年奥运会的希望,那么他们心中拥有的同一个梦——借助奥运会利用绘画辐射中华文化。正是这个梦,促使他们为了同一个奥运情结走到了一起,向2012年奥运会冲刺。

        正是这个梦,促使2012年7月23日,国家会议中心《中华体育图》诗书画长卷吹响了向奥运会辐射中华文化的号角。

        正是这个梦,促使他们将举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火炬,将辐射中国历史文化的重任义无反顾地扛到了肩上。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豪情,也更因为他心中那个博大的梦。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于洪英和杨志军介绍,屈金星和赵开雷一见如故。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赵开雷何许人也?要想解读赵开雷,还要从他的《中国帝王图》说起……

        为中国画魂

        赵开雷从小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8岁那年,赵开雷被父亲送到了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的小学。那时的小学设在一座大庙里,大庙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赵开雷一走进教室,就被大庙内四周的壁画吸引了。那时大庙四周的壁画虽然斑驳不全,但残存的山水和古代传说人物画得十分传神,栩栩如生的样子常常让赵开雷忍不住伸出小手对着画面比划。赵开雷说,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壁画的熏陶,才使他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根本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步竟奠定了他至今畅游画坛的生涯。

        那时学习很枯燥,但教室内的壁画却让少年赵开雷着迷。他天天没事就用手去描摹比划。日久天长,赵开雷竟能读懂每幅壁画中的色彩和线条所蕴藏的魅力。后来,赵开雷又试着拿起纸和笔对着壁画临摹起来。同学们都笑赵开雷中了大庙里的邪气,老师也批评他不务正业。好在因为学习成绩不错,父母便不加约束地让他自由发展。正是壁画中的色彩和线条如同无声的老师,深深地吸引着他一步步地迈进艺术的殿堂。

        在高中,因长期饱受壁画中的色彩和线条熏陶,赵开雷的画风已木秀于林,绘画的风格也已鹤立鸡群。

        1983年,高中毕业的赵开雷如同运动健将开始在艺术长廊奔跑,他将目标定在中央美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人才济济的美术圣殿,并带着自己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和一腔虔诚,先后在里面汲取知识的琼浆,丰富自己的艺术功底。他还遍访名家,熟读作品,系统学习素描、印象派色彩、工笔画技巧……

        在美术学院,人文的校园拓展了他的艺术空间;大师的教诲磨砺了他的笔锋;教授笔下千变万化的线条丰富了他的思维;表现手法各异的画风洗涤着他的风格;那时的他像一块普通的铁块投入了熔炉,接受着炉火的冶炼和艺术的锤炼,最终他被锻打成一株风姿卓绝的艺术奇葩而流光溢彩。

        1986年,赵开雷考进了晋中师专美术系。入学不久,怀瑾握玉的赵开雷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领悟力,迅速地在全校学生中脱颖而出。在晋中师专读书期间,赵开雷在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成为了引领学校画坛的一员健将,引起了众多师生的关注。

        求学期间,赵开雷共发表插图、连环画、中国画、油画作品300余件,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16次,其中获奖多达9次。他说一次次地参加美术展览就如同参加一个个的短跑比赛。这使他自己的艺术造诣和绘画技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真正让赵开雷声名远扬的是他那幅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帝王图》。

        1989年对赵开雷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他绘画艺术掀开新的一页的一年。

        这年的一个夜晚,爱读史书的赵开雷看到唐代画家阎立本画有帝王像的一段史料介绍时,犹如一道闪电划过混沌的脑海,猛然间来了灵感,他要创作中国帝王图!为悠久的中国历史画像!为中华民族画像,为生他养他的中国母亲画像!

        就是这个不经意的灵感给赵开雷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从此他迈入了绘制《中国帝王图》的漫漫征途。

        画帝王首先要熟悉帝王,熟悉帝王就要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当时赵开雷跑遍忻州的大小书店,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买回来了几大摞,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读。半年后,赵开雷列出了从炎黄二帝到清末代皇帝五千年间的大大小小共603位帝王及其生平事迹,并从中挑选出个性突出,能代表不同时代的102位帝王。赵开雷认为只有这些,充其量能给帝王画一个像而已,只能说是一个平面的画像。而他还要展示帝王在各重大历史事件的表现及功过,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帝王的历史和帝王的立体像。

        在此后的一年中,赵开雷为了更好地构画音容笑貌,将有关帝王的史书、野史和传说读了好几遍,寻找有关对创作《中国帝王图》有用的蛛丝马迹并以此来丰富心中的人物形象。

        赵开雷为了寻找更多的创作灵感,还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空间,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外出寻游历史古迹:长城烽火台、敦煌莫高窟……都留下他探寻的脚印;秦始皇陵边、兵马俑旁、南京古代庙宇……都留下他虔诚的拜谒。所到之处,赵开雷无不为先祖们的辉煌业绩而震撼。

        经过长达3年的资料整理和收集,以及长期的酝酿发酵,赵开雷心中102位或雄才大略或昏庸无道的帝王形象及音容笑貌都有了谱,并对每一位帝王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表现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时可以说各个帝王才真正在心中活了起来。

        1992年1月1日午夜,胸有成竹的赵开雷在一盏200瓦的电灯陪伴下,饱蘸墨香泼洒出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他心目中的帝王画像终于落在纸上。这标志着向《中国帝王图》进军的号角正式吹响,标志着赵开雷漫长的创作阶段的大幕正式开启。

        第一个画的是炎帝,接着他心中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隋炀帝……都化为多彩线条呈现在纸上,这时一个个帝王不再是古籍中那几百字几千字冷冰冰的叙述,变成了跃然纸上、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似乎可以对话交流的画中人。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的画卷渐渐地由薄变厚。

        创作过程中,赵开雷仅画秦始皇就画了四年。一开始他总想还原整个历史的真实,在前三年时间里反复画的无数张草图,就是表现不出一代霸主的气势。为此他三次去西安观摩他人作品,不停地揣摩。后来,他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构图,打破了写实时空,把几个时空放到一个画面上,描绘出了背依万里长城,统领千军万马的不可一世的帝王风度。

        在创作这一历史长卷的十年中,赵开雷不仅阅读了大量史籍,查阅了有关论著、资料及最新考古发现和各种版本的工具书,有时为了一件服饰、道具、兵器等,他常常往返于北京、西安、南京、开封直至数千里之遥的西藏拉萨等地。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他还要放弃图片资料,跋山涉水亲临考证。经过不懈地创作,从传说中的炎黄到清末宣统,上下五千余年具有代表性的帝王生平的千秋功过以及文武大臣、正反评断和大事件、大征战中的恢宏场景,在巨型的长卷中徐徐展开。

        1999年1月18日对赵开雷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赵开雷要画最后一个帝王溥仪了。他先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龙椅,又在龙椅前的脚踏垫上画出一个小小的溥仪,使人感觉到大龙椅给站立在它面前的末代皇帝一种巨大的威压,寓意封建王朝已经走向灭亡,帝王时代一去不返。直到第二天黎明时分,穿龙袍坐龙椅的帝王溥仪画像才宣告完成。至此,耗时十年的102幅帝王图终于画上了句号。

        2000年1月,赵开雷携《中国帝王图》来到北京展出,伴随着300米长、1.94米高的历史画卷的出现,沉寂了多年的中国画坛上空猛然炸响了一声春雷,赵开雷的名字如雷贯耳,响彻画坛。

        各路名画大师闻讯纷纷前来欣赏,画卷中2000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无一不为这卷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帝王图》场面所震撼。

        有位观众说出了肺腑之言:“我们不懂画,但看赵开雷的画,很容易被他画里的思想和氛围感染到。看《秦始皇大帝》看到霸气,看《老子西行》看到飘逸,看《昭君出塞》看到悲壮,看《丝绸之路》看到开拓。看着那些气势恢宏的画,那种历史感、厚重感扑面而来。”此语足见其画作水平之高深,历史蕴义之厚重。

        许多画坛专家对天地帝王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青年画家赵开雷先生的画风独特,功力精深,能拿下这么大题材的创作,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在美术界是一幅很有影响的巨作。

        ——这幅历史画卷构思新,绘画特点很有个性,艺术性、文化历史性极强,宏观、微观极负表现力。

        ——《中国帝王图》品位高,艺术价值大,把中国帝王浓缩在一个长卷上这是首创,表现技法独特,结构严谨,功力深厚,整个画卷整体性很强。有些构思、构图表现技巧有重大突破,能做到这些在当今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它涉足面很广,历史性很强,要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创作,人物服饰道具很有讲究,画面效果不错,造型严谨,个人风格独特,特别是大场面的处理很见功力,场面壮阔,气势恢宏,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

        ——赵开雷的长卷在它的尾声中最后加进了一些类似帛画、鼎文、甲骨文等这样一些“音符”,使得这部宏大乐章成了一首完整的交响曲。他告诉我们:“留住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89至1999年,历时十年创作完成巨型历史画卷《中国帝王图》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展出。1999年3月,以“世界上第一幅历史长卷”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1999年4月,获中国吴道子研究会颁发的“画圣奖”。当时,被评论界认为是“世界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赵开雷,作为当代著名历史题材画家,从此也被大家所熟知。

        1999年赴加拿大温哥华展出部分作品后被全部收藏,同年巨型历史画卷《中国帝王图》被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之最第一幅历史长卷并载入世界吉尼斯历史史册。2000年,国家授予他“德胜双馨”艺术家称号,并入编《中国画当代名家录》。

        无论是读画、感受画,还是现场体验,赵开雷的巨幅300米长卷会不时地在眼前的幻境中一次次往复屈伸,时儿在纯白一色中伸卷;时而似铁蹄突出,刀枪见鸣;时而是四库全书的书墙字壁;时而又是儿歌声中的手中故事。然而,赵开雷一个十年的行为艺术做的实在,而又底气十足。

        他一口气用10年时间,跑完了中国历史的全程,为中国历史画像,为生他养他的中国画魂。试问,在中国画坛有几个具有雄心壮志能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画家?

 

        为体育铸魂

        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杨志军表示,全力资助该长卷,并且将该作品拍卖所得捐助“首都记者援助项目”。中国记协领导,中国产业报协会有关领导对他们的善举予以充分肯定。

        文化策划人窦涛也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活动。至此创作、策划2012年奥运会的团队初现雏形。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创作团队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研讨会。经过多次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奥运会是一个全球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也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其比赛过程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和民族素质的具体体现。奥运精神旨在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

        他们共同认为,创作出反映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在中国历史中寻找代表中国体育精神和反映中国民族精神的项目,并用画笔描绘出来做成《中国体育图》,以中国特有的诗书画长卷,献礼奥运。这是一个绝妙的选题!

        凭借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赵开雷认为他有责任担当起对中国艺术和历史向全世界辐射的重任,拿出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来献礼这场世界级的盛会。

        选定了目标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是赵开雷长期养成的习惯。

        自从2011年11月定下《中国体育图》内容之后,赵开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畅游于国家图书馆,重新阅读历史史料,全心身地沉浸在历史之中,一遍遍地收集寻觅有关体育项目。

        从山海经到诸子百家,从竹简木牍到薄绢白纸,都有他搜索的痕迹;

        从书写生产生活到日常起居的篇章中,从记载文化娱乐到宫廷内室的文字里,都有他写下的思考笔记;

        ……

        从奥运会的起源到奥运会的发展、壮大,他都浏览;

        从奥运会的圣火到奥运会的精神,他都了解;

        从中国及世界的体育项目和体育的起源史,他都阅读;

        ……

        这几个月内,他每天5点起床,那时他总是第一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为了创作出精品画卷,将中国图书馆的有关体育历史文化的书全部又翻读了一遍。通过查阅资料,他发现中国有关体育方面的资料浩如烟海,中华民族在很多体育领域都书写了很多奇迹。

        随着对中国体育史的深入研究,赵开雷突然发现一个很大的难题摆在他面前。

        如果说《中国帝王图》画的是单个帝王,是个个体,那么《中华体育图》画的是则是整个中华民族,是个群体。

        如果说《中国帝王图》画的是帝王的昨天,告诉人们是历史,那么《中华体育图》画的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告诉人们不仅仅是过去,还有现在和未来。

        如果说《中国帝王图》是为中国画像,那么《中华体育图》就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画像,为中华民族的体育寻根找魂,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体育历史,更是浓缩了的中华民族精神。但是要将其中代表中国特色、反映民族精神的项目筛选出来,还要挖掘背后的民族精神,这是何等的困难!凭借着之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位本应该运笔成风的赵开雷,此时猛然觉得手中笔重达千斤,足以让他窒息。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奥运梦,他无怨无悔地克服重重困难,向着艺术高地进发。

        他高擎着中国文化的火把,走进缥缈的远古神话传说。有一天,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在他脑海一闪,幻化成了一个火球,幻化成了一个火红的太阳。在上古时代,中原厚土上有一个叫夸父的人,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最后在半路上渴死了。而夸父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温暖的缩影。奥运圣火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其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大力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到阿波罗太阳神处偷取火种带给人间;而夸父就是中国的“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夸父追日的那种追求光明、温暖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奔跑精神与奥运精神一脉相承。

        于是,激情难抑的赵开雷,借着圣火的形象挥笔画出了火红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赤裸的夸父迎着阳光,迈开有力的步伐,奔跑在辽阔的大地上。真的和太阳进行史无前例的赛跑,他原始的妆容,朴素的笔法,都给人以历史的沧桑和无限遐想的空间,那脸部坚定的表情,飘动的长发,身上紧绷的肌肉,又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紧接着他又挥毫绘出第二部分:反映史前社会投标掷石射箭图,只见几个来自原始部落的人,披头散发,面部神态各异,有的用手拉开弓箭、有的高举绳索准备投掷石块、有的高举标枪准备向一群小鹿投射,这群小鹿正用惊恐未定眼神向四周张望。这幅投标掷石射箭图将人物、小鹿的动作和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完全能够体会到奥运项目的投铁球、掷标枪的完整体现。

        赵开雷说:“我之所以将夸父追日放在中华体育图第一部分,是因为夸父追日画出了中华民族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博大情怀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我之所以将投标掷石射箭图作为中华体育图第二部分,一幅投标掷石射箭图真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的民族性格,以及与自然界抗争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第三部分是最让中华民族自豪的也是列入奥运会项目——足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足球在中国的乳名叫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至今已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蹴鞠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和《战国策》,《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这一运动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民间盛行的体育和娱乐活动项目。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第五部分描绘的是唐代的斗鸡图以及马球运动。斗鸡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称的珍禽,又名打鸡、咬鸡、军鸡。两雄相遇或为争食,或为夺偶相互打斗时,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是供竞赛和娱乐用的鸡品种。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这是唐代最大的体育项目还有斗鸡运动,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亲眼观看斗鸡场面后,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的佳句,可见在中国早在盛唐时期就开始重视体育运动。

        第六部分描绘的是马球图。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这是很多体育项目的开山鼻祖,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又盛行于唐宋元三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而赵开雷说,他画的马球图是由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深刻体现了华夏儿女的骁勇善战和竞技意识。这一外来的体育项目之所以能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并广泛流传开来,反映了中华民族包容开放和博大的情怀。

        第七部分为赛马、围猎和叼羊三个部分。

        最后压轴之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林武术。少林是汉族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武术发源于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该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赵开雷老师花费近一年的心血创作出巨型诗书画长卷,这一长卷堪称体育史诗。其场面恢弘壮阔,气势大气磅礴,造型夸张生动,结构巧妙完整,整体感和动感相得宜彰。真正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内在精神魅力,让我们真正领会到中华体育的那种罡正之气,以及绮丽的想象力。只有将这些内在的东西经过层层过滤、加工才得以创作出如此恢弘的《中国体育图》。

        整整一年!从上古的夸父追日画到今天的五环照耀的巨幅画卷,横空出世。他的如椽巨笔绘出的是体育魂,中华魂甚至是人类魂。

        《中国书画》杂志社长、总编辑康守永、《中华书画家》副主编、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孟云飞,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朱中原高度评价该作品。

        当赵开雷将饱含着汗水和心血,交织着才气和智慧的杰作展现在屈金星面前时,立意深远的取材画面、苍茫辽阔的笔调着墨、绘形绘色的景物形态顿时震撼了屈金星的心,激情万分的屈金星当场为这幅浑然一体又不失庄重厚重之感的画卷题下一首诗:

“        鸿蒙演荡,日月煌煌。昆仑横空,沧海汤汤。夸父追日,莽野苍苍。骐骥动地,九州茫茫。物我俱馨,大美彰彰。凤舞鸢翔,群黎攘攘。龙吟虎啸,中华泱泱。寰宇和合,乾坤朗朗。”

        有了诗的点缀,让整个长卷更显灵动,更富生命力。

        采访完著名画家赵开雷后,已是华灯初上,北京的夜晚到处流光溢彩。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大陆奥运会的主办国英国正是上午,此时2012年熊熊燃烧的奥运会火炬正在各个城市传递,在2012年奥运会火炬的照耀下,我分明看到一个满腔热情的中年男子,胸中沸腾的是中国博大的文化和历史,正高举着采集于中国历史深处的熊熊大火,背依着雄持千年、绵延万里的长城,脚踏着厚重的黄土地,跨过滚滚的九曲黄河,超过激荡的千里长江,冲出亚洲,冲向欧洲,冲向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上一篇:王和岐简介 下一篇:屈金星等创作《帝湖赋》和《德商赋》入报告文字作品集《上善若水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