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诗人李庆华诗歌作品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1-06-09 阅读: 在线投稿

诗人李庆华诗歌作品

李庆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信阳诗歌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多本诗歌作品集和诗歌评伦集。其诗歌作品风格独特,格调清新。其作品曾多次在获得全国诗歌大奖。

 





大写的汉字

李庆华

 

         一

  一撇是黄河,一捺是长江

  砚墨洗亮的日月

  照着五千年的厚重,也照着四季的吉祥

  竹是吹出杏花春雨的翠竹

  毫是扬起大漠尘土的狼毫

  一腔红到极致的热血泼洒胸中的风云

  是塞北对江南的抒情

  是澄江对碧空的吟唱

  

  从甲骨的波涛而来,穿过小篆的迷宫

  从竹简到石刻,从锦书到纸箔

  如果你轻轻走近,定能感觉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酣畅

         二

  我说的汉字,不是在字典里假寐的汉字

  不是写赞美诗的汉字

  也不是敲打键盘用鼠标移动的汉字

  她走遍每一座高山涉过每一条小河

  有许多还在黑夜里奔跑

  在奔跑中将温暖释放

  五千年的文明史啊,每一个大写的汉字

  为书写历史,为书写真情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断搬动着内心的光芒

  

  整个下午我都在一幅墨宝前凝望

  黑压压的蚂蚁

  令无风的书房有雷电脱缰——

  大水的狂草,山峰的魏碑

  将我暗淡的眼睛硌伤

  面对一张宣纸,我迟迟不敢下笔

  我不知能不能说出她们的豪迈和悲怆

  我说的是大写的汉字,顶天立地的汉字

  我说的是——

  “无中生有”的大写的汉字

  “群龙无首”的大写的汉字

  纵然天空以雨收回白纸

  她依然会把自己深深锲入石头

  或化作一片大火,超越迷茫

  

  星光熄灭的夜晚,我凭借汉字的呼吸

  把栏杆拍遍

  汉字的足音,让寻梦者找到故乡

  流俗的逼近只能暂时遮蔽汉字的光芒

  而我们会以曲折接近流动

  用笔尖驱赶疲惫的字符

  组织打碎的偏旁和部首

  慢慢聚集泼洒的能量

         三

  潮一般涌来,如血如火的砚墨

  喜怒哀乐尽情跃然纸上

  站在这条河里,歌谣升起,龙飞凤舞

  踉跄而来的汉字,被墨浸透的歌者

  除此以外,还能找到什么抚慰创伤

  所以你写

  所以你把流水和山歌放在砚墨里发酵

  坑坑洼洼  在大地的胸膛上刻下绝唱

  

  阳光明媚的日子,汉字是依人的小鸟

  眼睛里流淌着酒一样的波光

  熏香你的每一种心事

  让你如酒的情感恣肆汪洋

  没有谁比她们更了解墨汁

  没有什么比她们更让你疯狂

  这是一群散发着墨香的女人啊

  这群女人啊,散发着墨香

  

  当血液放慢了脚步

  每一个大写的汉字都是一杯好酒

  让我们喝到日落西山,月上柳梢

  喝到自己也成为一个大写的汉字

   在大地上舞蹈,在宣纸上踉跄

 

(2009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母语的诗性魅力

——评李庆华诗集《大写的汉字》
当代诗歌评论家  苗雨时

的确,汉字是应该大写的。因为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象形表意文字。中国文字的创造是中华文明启始和发展中的一个伟大壮举。古代相传仓颉造字:“颉四目,仰观垂象,因历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得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得遁其形,故鬼夜哭。”可见文字的出现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当然,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它是先民们在劳动与交往中由结绳记事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但由一个人搜集、整理、改造、修定,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仓颉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难想象,中国文字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有诗性、神性和浓郁的人文属性。最初是甲骨文,刻在龟甲上;之后是钟鼎文,铸在祭祀的器物上;春秋、战国时期及秦以后,是大篆、小篆、隶书,乃至草书、楷书、行书,迹写在竹简和锦帛上。蔡伦发明造纸、毕昇创制活字印刷,这时候,书籍的刊行开始普遍,华夏文明从此渊远流布和大面积浸润人心……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弃置古文而改用白话,现代汉语取代古汉语,成为社会公用的语言。白话话语主体的确立,就是人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实现主客观之间的和谐对话中,赋予言说者以更大的自由,从而对已经变化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有效地确认和重新命名。现代汉语,支撑起正在建构中的中国现代文明大厦。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母语。几千年来,它们育化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写了无数伟大而纯正的经典作品,负载和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与魂魄,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劲而蓬勃的生命力。

“五四”运动中产生的白话新诗,是在现代汉语逐渐形成与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的话语模式的构建与现代汉语同步。诗人是话语主体,呈现为个体生命形态。他们的诗歌,在运用语言中,也创造着语言,甚至以此种创造,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走向立标。新诗的现代话语模式,在其近百年的演化中,正逐步趋于多样化和日渐成熟……

诗人李庆华正是于此种文化历史语境下步入诗歌创作的。他热爱母语,敬畏汉字,在他心目中,这些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不仅流淌着从古至今的血脉,而且葆有应对新世界的呼吸……。他首先准确地、细心地照看词语,充分利用象形文字的色彩和光泽,像打开一个个窗口一样,发挥它们各自的折射功能和独特的表现力。在他的诗中,不论是写景还是状物,都是写意式的,从不追求模仿的逼真性。也有细节,但细节是为了点亮氤氲的整体。例如,他写春天:“一小块白云的宣纸/能让我写一部关于春天的史诗/一大片天空的纯蓝墨水/却不够小雨写下内心的秘密”(《祈祷》),前后衬托,离形得神,传神写照,异常生动;又如,他写采茶:“那些山歌就保存在嫩嫩的叶芽之中/每当采茶女的纤手轻轻触及/那舒缓的旋律就由此及彼又由彼及此”(《三月》),茶树的小小的“叶芽”,孕含的却是美妙的歌声,视听通感转换,曼妙而自然;再如,他写山村的穷困与灾祸:“那些埋在山坡的祖坟,也同样/埋在我的心里。那虫子吃光了庄稼以后/也会把我的心啮咬一遍/大雨冲毁的家园,在我的心里一片狼藉”(《山村》),外景内化,把场景植入心灵,让它们在心灵上摇曳生姿……。这些诗句,既有声色,又有神韵。诚如邵雍所说:“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爱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花妙在精神。”所以,对这些诗的评价,不是美不美,而是妙不妙。妙,传导的是东方艺术的风神。

诗歌的语言,是语境生成的语言。孤零零的一个词毫无意义,说明不了什么,只有进入一定结构和系统,才能意味无穷,发挥神奇效用。这种结构和系统,就是语境。语境是一首诗的全部语言符号构成。词语符号一旦进入语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独立意义,它的特定选义,由特殊的具体语境所决定。例如,《一枝梅上的七朵花》这首诗,写七朵梅花,这梅花如果不进入诗,也就是普通植物的梅花,没有别的意义,但进入诗歌之后,就不同了。首先,在风雪交加的气候中,七朵梅花变成了“七个不知寒冷的精灵/将冬眠的小道吵醒”;然后,在大坝将要溃决的场景中,七朵梅花又变成了“七个提灯女神,走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悄悄将大地的伤口护理”;最后,在雪化冰消的日子里,七朵梅花分别成为“重锤”、“小鸭”、“耳朵”、“白帆”、“鱼钩”、“脖子”、“小草”,无疑它们都成了报春使者:“七朵音符横在冰河之上/吹漏了春天的消息”……。这七朵梅花,由于承受了一层强似一层的语境压力,它们就从普通的梅花转化为精灵、女神、天使,使这一诗中的主体意象的内涵极为饱满、充盈与丰厚。其他,如一棵树由李姓的人所栽,所以它也姓李(《一棵姓李的树》);一轮从草垛上望见的月亮,在夜静风轻中,似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坐在草垛上望月》);秋凉时节,地上的有着梦一样花纹的薄薄的白霜,也因有了生命而被我踩疼(《我踩疼了乡间的薄霜》),凡此种种,都是语境使然,离开了语境,一切都无意义。正如李清照的两句诗所吟咏的:“不知蕴藉几多时,但见包含无限意。”诗中的词语符号也如诗中的小小花蕾,承受层层语境的包围,剥开重重花瓣,便可以展现无尽的情意。诗歌的语言,就是这样在语境中生长、开花的语言。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崇拜。尤其是“语言学转向”之后,语言不再是盛载“意思”的容器,而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存在。在诗中,语言与感受同步发生,且有诗人注入的个人信息。在此,语言本身是自足的构成,它通过诗人的天赋、智慧、秩序感和形体感的努力,最终成为独立于诗人之外的、积极的、自我运动的、比诗人更无常、更有生命力的精灵。这就是诗歌创作中的“我写”与“它写”。例如,《致一个生僻的汉字》:

 

    抬头给你写首诗,用泥土色的稿纸

    不准它晕眩。风吹来也静止不动

    我要找到另一个汉字,与你组成一个

    自信的村庄——

    从丑小鸭的水湄叫起你

    让你站在河滨,成为天鹅的首领

    命令太阳将摄灯对准你,直到你不再畏光

    直到你指挥它们从左到右

    站在诗行里齐声歌唱

 

    你听得懂木铎的变音,能讲齐物的故事

    曾是孔丘南窗下的一朵南瓜花

    南瓜花上的一只土蜂

    你固执。仗义。总是从朱批的丝帛上逃走

    一次次被淋湿,但未被风化——

    至今我仍能触摸到你

    粗糙的手掌,厚朴的嘴唇

    你懂子规的啼鸣,会观星相

    满身都是松脂的香气

 

这个汉字,无疑是古朴的、智慧的、有骨气的、与泥土有关的,它与另一个汉字组成村庄。诗人开始时对这个汉字的字体、字形、笔划,安排,布置,确定上下左右的肩架结构。但当一切安排妥贴之后,字的各部分便生动、活跃起来,它唱歌、跃动,携带着各自的文化意涵,相互配合,整体上粗壮而厚朴。在这里,我写与它写互相策动,诗歌自身生气灌注。此处凸显的不是诗人,而是语言文字,不是情感的缓解应力模式,而是母语的潜能投射,使诗成为词与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嬉戏与交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人写诗,有时也是诗写人。因为语言文字在构成一首诗的时候,它是自立的,有它的自律性和自恰性。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栖居于语言所筑之家中。”一是语言为存在命名,而使其成为生存者;一是语言使生命敞亮,而获致存在的真理。但生命与语言的遭遇,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互相发现、互相选择的同构互动。语言之于生命,也有两重性,即有本真、澄明状态,也有遮蔽、沉沦状态。真正的诗语,应该是“逻辑语言”去蔽的本真,也是“日常语言”沉沦的澄明,它是作为“存在之声”的原初的语言,以其锋利性直达生命的本质。这种“存在的家语”,犹如神异的光源般,使生命存在充满光辉。这样,语言就是生命存在的家园。请看这些诗句:

 

    我有田,我就会拥有一整套农具

    当你只有四季,而我却比你

    多了二十四个节气

        ——《我有田》

 

    鸡鸣没有刻度,有时烧好了饭

    才鸡叫三遍

    母亲就坐在锅灶前

    一边往灶洞添些锯末,一边抱着双腿

    把日子煨到天亮

        ——《做早饭》

 

    爱一个人,你会觉得她多么干净

    皮肤是细雨后的花瓣

    眼睛是月光下的池塘

    头发是初春的柳条

        ——《爱一个人……》

 

    清河就在身边流淌

    我就在清河的流淌声中插秧

    ……

    当我沿着秧苗一步步望去,就看见了

    平民的孙叔敖

    看见他的木锹。看见了草鞋留下的图案

        ——《插秧时,抬头看见孙叔敖》

 

这些语言,都是生命的语言,它们带着呼吸与脉搏,与诗人一起生存在大地之上,感受着土地的深厚与沉凝。它们映托着天上的日月星辰,它们陪伴着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身上流淌着亲情、爱情的温热,它们与庄稼为伍,和诗人一道下田插秧,插着,插着,眼前忽然闪现了古代躬耕于泥土的先人,古今映照,塑造了土地之子的人格形象。也正因此,这些诗摒弃了矫情和装饰,语言态度与生命态度一致:本色、真实、自然。所以,我们能从透明的语言和明丽的画面中,“重新获得感动”。诗人的笔触很质朴,但质朴不流于浅近,而是把质朴与深沉相关联,寓深沉于质朴之中;他的文字很温婉,但温婉不流于纤巧,而是把温婉与挺拔相结合,寓挺拔于温婉之中:质扑而深沉,温婉而挺拨,就形成了诗人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风格。元好问曾说:“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这样的语言,是创造性的语言。如果把此种语言文字和连带的诸多自然与人文意象,比作砖瓦木石,那么,正是这些语言和意象,确证了诗人的生命存在,为他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营造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最后,让我们与诗人共同向“大写的汉字”致敬:

 

    一撇是黄河,一捺是长江

    砚墨洗亮的日月

    照亮五千年的厚重,也照着四季的吉祥

    竹是吹开杏花春雨的翠竹

    毫是扬起大漠尘土的狼毫

    一腔红到极致的热血泼洒胸中的风云

    是塞北对江南的抒情

    是澄江对碧空的吟唱

博大精深的母语,是我们身份的认同、灵魂的站立,是我们血液的涌流、呼吸的脉动,是我们生命的喂养、精神的高标,因此也是我们诗歌创作从中获取魂魄和艺术魅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的源泉!……

 

 

 

 

 

第5节 在浉河港的龙门山庄

李庆华

1

有谁统计过有多少龙门在等待鱼跃——

如果加上小木屋。加上山坡上

泛着银光的茶树

加上浉河不即不离地缠绕

这座山庄也许就是  绝无仅有

雾在上午十点就被毛尖吸净

脚下的小溪弹着古筝

采茶女的歌调无法扑捉

像一只只蝴蝶,也像一朵朵白云

我忽然有了诗意

但诗人扶桑说:还不如  发呆

2

坐在午后的凉棚,我看见

一株柳树在河面上泼墨

杨诗人同我谈起她写的一首《手镯》:

“在遇见手臂和春天之前

我已经把自己掏空”

我笑着告诉她:在出发之前

我也把自己掏空

包括我十分珍爱的初恋

包括一直舍不得赠予的南园

好带走这满山的馥郁

3

我和李山,一位是计生委主任

一位是电教馆的副馆长

在浉河的水边,混进在一群

不知天高地厚的诗人中

很容易就褪去衣饰,且不露痕迹

4

一位少妇弯腰在浉河里汲水

她没有滤去金银花,更没有滤去白云

和鸟鸣。她要把它们一块煮沸

好为我们洗泡刚刚炒好的信阳毛尖

我已忘记她弯腰时露出的春光

沏茶时白净的容颜

在一只玻璃杯里,我遇见了基督

并且在袅袅上升的云雾里走失

5

或许是米酒的作用,靠在木柱上

一阵清风就把我吹入前世

那些连绵,那些起伏

全都穿越而来

一只山兽终于在浉河边找到自己

6

从龙门走出,我就希望能一直低下去

低到一棵茶树的根下

被山水重新熏染,被清风重新点亮

这样就能身轻如云

这样就能与茶共舞

就能再一次从采茶女的掌心

回到无知的春天

上一篇:屈金星诗歌作品《枝叶园:最小的园林,最大的胸襟》 下一篇:端午舒婷和汪葆明的“第二次握手”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