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星:搞文字容不得半点儿私心——《天津诗人》创刊十周年特刊
搞文字容不得半点儿私心
——编辑“《天津诗人》创刊十周年纪念特刊”有感
杜洪星
20多年来,我接触和编辑过不少的报纸、书刊杂志,但像参与编辑像《天津诗人》这样有影响力的诗歌读本的纪念特刊还是第一次。
早些时候,我就听说,《天津诗人》用稿标准很高,一般的稿子很难入罗广才总编辑的法眼。当时我还有点儿不相信。每个当编辑的都有几个文朋诗友,当朋友拿着文稿向你开口请求发表的时候,如果你连一篇稿子也不给人家上,会显得太不近人情。直到去年秋天,《天津诗人》十周年纪念特刊的稿子发给我的时候,我才改变了这一看法。
当今社会,写文章尤其是写诗的人很多,但真正写得好的,让人一读难忘的却没有几个。我曾经在跟一个编辑朋友聊天:“现在缺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稿子。”他也有同感。可是,《天津诗人》的很多文本让我怦然心动。我问朋友:“他们的稿子为什么质量这么好?”朋友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天津诗人》的用稿都由罗总编辑亲自把关。每期都大刀阔斧地砍,很‘残酷无情’的一个人。”于是,我对素未谋面的罗广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定是个认稿不认人、把稿件质量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果然,在十周年纪念特刊的一篇文章中证实了我的看法。那篇文章是一位叫做姜红伟的诗人写的,题目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文中讲述了作者与罗广才交往的一些事情,在文章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留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他(指罗广才)只认“好诗好稿”,绝不认“好友好人”。
说实在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能坚守文学净土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开始满腔热情,搞着搞着,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不得不偃旗息鼓,甚至被绑架,成了金钱或权势的“奴隶”。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关键还是人的因素。
多少报刊最后都停掉了,而且每年都有关停启事或消息,让人闻之不寒而栗。我觉得这不能一味埋怨社会的残酷。如果说社会不给你平台,开始的时候你为什么风生水起?所以说关键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报刊在文字质量、版面设计等方面都必须做得很好,办刊宗旨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违背。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甚至最后发展到卖版面,那不停刊就奇怪了。朋友告诉我:“《天津诗人》创刊十年来从来没有让刊发作品的作者订刊,即使作者要求多订几本样刊,也是赠送,包括每期的诗版图、每年冬之卷的“中国诗选•XX省诗歌档案”都是从来不让作者订阅,赠样刊且快递送达。罗总编辑说过——没有稿费就够难为情了,再让作者订刊就说不过去了。” 当然,报刊要生存,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顾初衷掉进钱眼儿里,就没法保证作品的质量,没有质量读者就不买你的账,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扎根的土壤。
报纸也好,杂志也好,都必须有一颗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对时代、对艺术、对读者服务的公正的心,严把文本质量,才能办成可发展的、有生命力的、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喜欢的读物,搀杂了任何的私心杂念都是难以生存的。有一批“只认‘好诗好稿’,绝不认‘好友好人’”的坚守者,就做得很好,值得点赞。我想,这也是《天津诗人》十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愿《天津诗人》越办越好!愿中国文坛诗意常青。
2021年3月18日
杜洪星,1962年出生,山东莒南人。作品散见于《天津诗人》《山东文学》《参花》等文学期刊,著有长篇小说《找不到自己的男人》及影视剧本多部。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